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体育锻炼计划(精选35篇)

2024-07-04 05:09:42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体育锻炼计划(精选35篇) (一)活动时间:从2月13日起,下午4:10—4:50初一年级:周一;初二年级:周二(二)活动方式:1、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由体育委员组织,在学校指定的场地开展指定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动练习场地。....

  (4)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文件,领会实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

  2、落实教学计划,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

  (1)坚持上好每周3节体育课。

  (2)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其他集体体育活动。

  (3)坚持早操制度,上操时班主任带队,教师跟操,师生同活动、同锻炼。

  (4)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各班要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5)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体育锻炼的制度,不断提高师生体育锻炼技能和身体素质。

  3、认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组及各班要按照“体育、艺术2+1项目”文件要求,结合《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和学校实际,筛选、确定“体育、艺术2+1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体音美教研组要制定计划,全面实施。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深入挖掘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

  4、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5、积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体育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以专任体育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专长的老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落实和指导。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在体育教师评先、晋级和工作量计算上予以倾斜。将两操、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体育队训练、竞赛等学校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充分调动体育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力度。教导处、政教处要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对体育老师、班主任和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执行不力的教师和班级,要限期整改,跟踪检查。

体育锻炼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建立健全多部门负责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班主任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上午眼睛保健 操广播操 ,下午二节课后后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广播操、眼保健操 、长跑、打篮球、打排球 、踢足球 、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高、跳远、赛跑、仰卧起坐等。

  六、组织实施

  1、当天的课任老师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老师,各位老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妥当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2、上午广播操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眼保健操由当堂授课教师负责。

  3、下午二节后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天负责值班,其中班主任负责三天,科任老师负责两天,具体时间安排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协商解决。

  4、冬季长跑活动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课外活动必须组织学生长跑。

  5、其他活动,值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6、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甚至报请校长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班评比十多个优秀学生)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锻炼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落实“三课、二操、二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成长。

  二、时间、人员安排:

  我校的体育活动课安排在拓展课程中,每周两节,和体育课交错,保证学生每天有一节整课时间进行锻炼和活动。安排的上课教师主要有体育教师、学科教师等。

  三、措施

  体育活动根据校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班主任为主,体育教师为辅的原则。依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合理制定活动内容,严格考勤制度,督促学生进行安全有效的组织活动。班级和班级之间采用互换内容或比赛及校内实际情况来具体运做,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及主动性。并把体育活动纳入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每学期按月进行有指导的安排如下几个大项目活动:

  1.体操类(广播操、韵律操、健美操、徒手操、团体操)

  2.跳远、跳高、摸高等各种跳跃练习。

  3.球类运动(以软式排球为主,配以小足球、篮球、羽毛球等)

  4.以踢毽球、跳绳为主,配长绳、沙袋、口袋等)

  四、措施:

  1、全体性。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一个根本方向。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发、自觉、自主的去积极参与,同时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切不可“齐步走”,锉伤学生的兴趣。

  2、适度性。体育活动课中要安排大量的体育活动。教师在组织内容时要注意适度,不可片面追求高的体能要求,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娱乐性。体育活动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理想。这样通过枯燥的练习是不行的,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可多安排一些游戏或是创造性的练习,鼓励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得到娱乐,同时也在娱乐中得到锻炼。

  五、具体工作安排:

  略

体育锻炼计划 篇15

  一.锻炼标准是每周3.5~4小时以防止体重增加。如果想减肥,每次步行30分钟,一周三次,这样在饮食不变的情况下,体重减轻1公斤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因此,要想减得更快,就得增加运动量。

  二.没有热身训练,就等于在氧气和血液还没达到肌肉的时候,你就要求你的身体突然运动。这样会增加身体受伤危险。在心肺功能训练中,其实是让心率猛然提高,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正式锻炼之前,应该花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动作,使身体里外都“热”起来。压腿、下蹲、拉伸肌肉、屈伸关节等能提高肌肉的温度,使肌肉变得更加柔软。上跑步机后应从慢走、慢跑等“动态”热身开始,逐步加大运动量,此过程通常以10~15分钟为宜。

  三.运动健身结束的时候,不宜戛然而止。缓和运动可以使肌肉疼痛危险大大降低。原因是缓和运动可以对身体内的乳酸起到“冲刷”作用。专家建议:运动结束前,最好依据个人身体状况,花上5~10分钟做慢速简单运动,让心率慢慢恢复正常。

  四.肌肉收缩需要水分,因此如果你饮水不足,则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或者疼痛。运动前、运动过程及运动之后都需要补充水分。如果你不属于那种运动中电解质和钾很容易丧失的体质,那么就没必要饮用功能饮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白开水都是首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