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篇1
自从20__年底该微型课题申报以来,本人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前后多次进行实践研究,对本研究课题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强化了个人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本人的科研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已逐步加强,学生的自学习惯已经在逐步养成,学生已由学会逐步转向会学,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通过实践研究,教学质量在持续提高,学生素质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堂如果能够从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和听课活动中,我感觉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课的导入,凡是上课成功的教师无不把新课导入这个环节设计得非常精彩。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优化数学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并于20__年12月立项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是想通过收集一些新课导入的精典案例,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新课导入理论为指导,借鉴他人精彩的新课导入案例,使自己的新课导入更优化,并以新课导入为起点,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在研究中运用比较研究法,收集一些优秀教师的新课导入案例,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撰写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及论文。
三、研究过程
1、课题开题
自课题申报以来,本人无论是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出去学习培训中还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都努力收集或运用一些较好的形式导入新课,并借助一些理论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2、课堂导入形式
我在课堂导入教学上进行一些尝试,根据教材体现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收集并设计出如下一些导入新课的方式。
(1)从游戏玩乐导入新课
(2)从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3)从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4)从实物直观导入新课
(5)从演示操作导入新课
(6)从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7)从数学竞赛导入新课
(8)从纠正错误导入新课
(9)从出示目标导入新课
四、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调查,取得了一些成果。
1、课改展示。
近一年来,由于本人的研究,先后多次在校、镇上过示范课。
2、相关研究在如东微型课题网站发表。
(1)微型课题《优化数学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申报表
(2)优化数学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新课导入,提高教学效率
(4)优化新课导入,提高教学效率——参加“之路”有感
(5)优化数学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浅谈数学新课的导入
(7)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优劣对比
(8)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例谈
(9)一节家常课的开头和结尾
(10)《统计》一课的新课导入教学设计
(11)新课导入技巧
(12)新课导入系列研究资料
(13)实践活动导入设计
(14)导入新技巧
(15)新课导入技巧例谈
(16)新课导入误区
(17)导入新技巧
(18)新课导入技巧例谈
(19)新课导入误区
(20)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的导入
3、有相关获奖论文3篇。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虽然在课题上有较大的精力投入,但收效不大。
2、对课题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以至课题研究不够深入。
3、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士的指点,课题的开展只是自己的一些个人见解。
在今后的教科研活动中,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主动联系有关的教育专家,虚心向他们请教,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争取邀请专家来我校面对面进行交流。另外,我将本着教科研服务于教学这一原则,实践上更加注重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让教育科研活动尽快见到成效。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克服目前遇到的因难,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甚至是高效得到落实。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篇2
摘要: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其他数学能力的关系是准确把握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质,是提高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反思;数学反思能力;特征;关系
一、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
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从理论的高度思考与研究数学反思能力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对数学教学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由于数学反思能力与反思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先讨论反思的含义。反思的思想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经典说法;西方哲学史上从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笛卡儿、康德,都随时在自己的思想园地里检讨种种思想问题,在进行反思。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与学术讨论中,反思也是一个高频词,但是人们对反思的含义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有以下几种见解。
(一)反思是一种心理活动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省”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返观自照。在这种返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洛克所说之“反省”(即我们所说的反思)是人们自觉地把心理活动作为活动对象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的结果是得到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他强调的是观念的来源。这里把反思看成了一种“内省”的心理活动。
(二)反思是一种认识论方法
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做“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是认识所得的结果,它本身又是理智认识的对象。对于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认识深度的不断推进,即“反思”。他以既得观念为对象,通过不断反思抽象使既得观念不断升华形成新的认识。因而思维的结果是他“反思”的对象,获得新的观念是其反思的目的。
(三)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有“思考”之意
杜威的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的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理性和坚实基础上建立的信念。杜威所说的“考虑”即是一种反思思维活动。
(四)反思是一个过程
博伊德与费勒斯认为反思是“一个变化的理性观念的自我(与自我联系的自我和与世界联系的自我)澄清经验的意义的过程”。[1]博伊德和费勒斯的反思突出了“自我价值”,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是“自我”,反思的目的是“澄清经验的意义”构建“自我”连续体,突出了反思的完整过程。
(五)反思是一种能力
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批判性是一致的”。
(六)反思是元认知
熊川武教授用“元认知”这个术语来代替反思这个概念。他指出,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反思就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特征的反向思考,通过调节,控制自身的认知过程,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尽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人们理解和应用反思的含义不同,但对反思所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反思的对象和反思的目的的认识是共同的。反思的对象是思维本身,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认为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数学反思和数学反思能力,能比较全面地透视数学反思及数学反思能力的本质。数学反思就是认知者对自身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而数学反思能力就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元认知在数学思维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数学反思能力就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它是以反思的体验、反思的知识和反思的技能为基础,并在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因此,数学反思能力中的核心就是进行数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