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

2024-09-19 19:24:06报告范文打印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精选5篇) 自从20__年底该微型课题申报以来,本人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前后多次进行实践研究,对本研究课题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强化了个人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本人的科研素质。....

  1.日常反思阶段: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无意识地监控、调节,反思的目的性极弱的阶段。

  2.被动反思阶段: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困惑问题被迫进行反思的阶段。

  3.主动反思阶段: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主动地有意识地监控、调节的阶段。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而我区自20__年秋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2]。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区中学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大量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我区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广州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广州学生的教学。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4.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十多年来,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①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

  ②探讨理论多,实践探讨少;③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

  ④实践研究与理论“两张皮”现象严重[4]。

  二、实验假说及研究目的

  每位教师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每位学生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不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才能使成绩得到较大提高。

  1.课题研究的目的:一是对全区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 构建反思性教学的框架,把反思性教学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二是收集整理教师与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个案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实践材料。

  2.成果形式:①出版反思性教学论文、个案集,为我区新一轮的反思性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②通过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师对自己的教和学生学习的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据的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而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离不开进行反思性教学。《纲要》和《标准》为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2.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4]。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萧恩(Donald Schon)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中、外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自20世纪初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开展工作以来,不少数学家,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学理论和数学教学这两个领域的内涵实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现实”的原则;“数学化”的思想;“再创造”原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国的“双基”教学理论。“双基”教学理论指出:“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是指“在强调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中国数学重视“双基”,但不是等于只抓“双基”,这也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

  1.如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包括同行进行交流激起自身的反思);

  2.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行动中研究;

  3.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4.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五、研究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方向目的性原则

  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其目的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在探索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合理性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必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性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对行动的反思”与“在行动中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即“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前者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后者发生在行动中。在反思性教学研究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4.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个体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更新其固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一起观察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或与他们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研究,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文献法;行动研究;访谈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六、结果与分析

  1.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类型

  根据萧恩的两种反思类型说,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即 “对行动的反思”。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或者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同样,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实践工作者在参与改进的努力时,通常也会有与情境的反思性对话,也就是说,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知觉,我们总是要考虑者既对行动也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就是“在行动中的反思”[6]。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学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1)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对行动的反思”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①反思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

  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还是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观还是现代的数学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