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饮食调查报告(通用9篇)
2024年饮食调查报告 篇1
班级:475班
组长:李瑞轩
小组成员:李瑞轩,彭俊华,肖盼,石林杰
指导老师:李文林
摘要:苗族有许多具有特色的饮食,如:血粑鸭子、隔年熏腊肉、罐罐菌等。
关键词:凤凰县 苗族 特色饮食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学生对本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了解的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不知道本地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所以,我们想通过调查凤凰县本地苗族居民的饮食文化来让其他人了解到苗族居民的特色传统。让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去了解和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
了解各色各样的苗族饮食。
三、调查的方式和步骤:
方式:主要是亲身尝食品的味道,然后通过问卷和采访的方式去了解。
步骤:(1)实地考察各种饮食店的分布,大概确定几个调查的地点。(2)品尝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而且要在不同的地点。(3)走访各个已确定的调查地点,采访调查地点具有带表性的人。(4)发放问卷。(5)总结三种方式得到的结果。
四、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结果:
1、血粑鸭子
这道菜是凤凰最具特色的地方菜,鸭子助学粑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到口香浓,食欲大增。
2、糯米腌酸鱼
在苗寨,最常吃的菜就是糯米腌酸鱼。这个菜有几种吃法,可以炒着吃、油炸吃、蒸着吃、烤着吃等方式。但又以油炸着吃最佳。糯米腌酸鱼营养价值极高。
3、隔年熏腊肉
在凤凰土乡苗寨,有一种不同于其他人吃腊肉的方式,就是待立春后,把当年熏的腊肉从炕上取下来,洗掉外面的黑渍,在阴凉处晾干,放入谷仓中的谷堆里,等到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切片,放入蒸锅中蒸熟,蘸着辣子吃。味道可口,营养价值高,有利于增胃补虚、健胃畅肠。
4、罐罐菌
又名罗汉菇,也叫牛子菇。收检后的罐罐菌通过人工加工后,晾干晒。可以煮着吃,尤以拌猪肉炖最佳。其营养价值极高。
5、小米蒸粉蒸肉
这个菜是每逢喜事必不可少的的菜色。一般选用较肥厚的的细嫩猪肉,拌合浸泡好的小米,加上可口的佐料,放在锅里蒸。待小米和肉熟透后即可食用。
6、菜豆腐
菜豆腐是当地苗族嘴擦很常吃的家菜。打开豆腐后,将剩下的较粗的豆汁留下,炒吃时一般拌白菜煮烹。菜豆腐煮好后,再在其上放一些火烧擂辣椒汁。吃时鲜嫩可口,对健身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消化极有好处。
7、椒包糯米酸辣子
椒包糯米酸辣子是地方风味极浓的苗族饮食。制作时讲肉厚极少辣味的辣椒洗干净,剖开半边取出籽粒,然后将碾成粉末调拌好的糯米装入辣椒肚内,稍加为裹紧。即放入陶干罐里腌浸,半月后即可取出炒吃或炸吃。椒包糯米酸辣子清香可口,又带几分酸辣风味,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8、酸汤煮豆腐
酸汤煮豆腐是苗家的`主食。制作简单,其味无穷。大致制作方法就是将提前做好的酸菜和水豆腐一同煮。制作时酸咸浓淡相适,烹煮时间稍长,味道鲜美浓烈,吃起来十分可口诱食。可以健胃、促爽提神、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清胃利便。
分析:
凤凰人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注重色香味俱全,凤凰菜最大的特点是以酸辣为主——“苗家不吃酸,走路打踉跄”、“不辣不食味”都可以看出来酸辣在苗家里的重要性。凤凰菜还有以浓溶为宗旨,以炒功为上乘等特点,烹饪出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2024年饮食调查报告 篇2
近四成儿童有挑偏食现象,专家认为科学、综合的干预很重要
最新出炉的“上海儿童饮食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1-6岁的上海儿童中,39.7%存在着挑食的习惯,且这个问题随着年龄增长日益突出,5-6岁的幼儿近一半都有挑食的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困扰着很多上海家庭,68.2%的家长对此表示担忧。
此次调查由上海儿科学会儿保学组、上海营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雅培公司旗下小安素品牌共同发起。通过社区儿童保健医生面对面询问的方法,课题组随机调查了1244例上海常住户籍1-6岁儿童。
家长眼中,孩子在餐桌上的最常见的不良行为莫过于3类——吃得慢、吃得少和偏食。本次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上海儿童吃一顿饭时间超过25分钟, 44%的孩子食量无法令他们的父母满意;更有44.9%的孩子经常挑食。
此外,超过70%的儿童吃饭时属于“三心二意型”,边吃边做其它事情;半数以上的孩子则属于“游走进食型”,即吃一顿饭地点不固定。45%的孩子需要小道具才能完成吃饭这项“简单而艰巨”的任务。
于是,让家中的“小皇帝”吃好吃多成了家长们每天关心的首要问题。逾八成的家长采用“诱导”方法,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使用玩具、甜食奖励等。而12.1%的家长曾“逼迫”孩子进食。
课题组组长、交通大学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表示,从本次调查看,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已引起家长、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重视,但科学干预综合还不够。
专家强调,对于挑食偏食,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行为矫正更加重要,医生咨询必不可少。必要时, 可同时配合补充儿童全营养素。如雅培金装小安素,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补充全面均衡营养,另一方面减轻了父母的焦急和强迫心情,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
2024年饮食调查报告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起来。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让我们的信息、交通得到提高,还在食品方面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如常见的冰淇淋、餐桌上常有的转基因食品以及五花八门的饮料。
但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可在无声无息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就拿我们的转基因食物来说吧,据调查这个世界只需要20%的世界人口,就是10亿人口,人类中80%的人口是“垃圾人口”,而处置这些“垃圾人口”最有效,成本最小,反抗最小,收效最大的方法就是生化武器---也就是转基因食物。
而目标就是亚洲。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的第一和第二大国,占了世界将近40%的人口,加上周边国家,超过50%人口。如果我们经常吃吃会影响人的生育的,影响我们的几代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那除了转基因食品外,我们的身边还有什么危害健康的食物呢?为此,我对周围的街道、小吃店、同学们的饮食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做了详细的调查,为此发现了以下问题。
1、街头食品加工者构成十分混杂,有农民、菜农、在职工人、城市闲散劳动等。一般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
2、街头食品经营设施简陋,卫生防护设施不健全。
3、街头食品摊点一般集聚在人群密集,流动大的公共场所,比如学校门口,空气中的尘埃细菌极易污染食物。
4、管理混乱食品卫生监督不力,街头食物的卫生根本无法保证。例如油炸食品可能经过多次污染。首先不能保证它是新鲜的,其次不能保证它洗干净了而且经过消毒,然后你也不能保证油的质量,最后连调味品的卫生也无法保证,还要在一个不卫生环境中就餐。按理说不会有人敢吃它,而中学生就偏偏喜爱这类食品。
5、有45%的同学爱吃油炸食品,因为食后没发现不适,就继续吃下去有59%人平时吃烧烤,11%人不吃。23%人认为街边烧烤不安全, 7%人认为安全。29%人不了解街边烧烤小店的食品安全状况,11%人了解。30%人均表示不会太在意价格。20%人赞同烧料泡PPA溶液,20%人不赞同。
通过调查,我发现街边小摊的油炸食品、烧烤也是一个危机极大的食品。拿街边烧烤来说,食品卫生就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2024年饮食调查报告 篇4
今天的高校与以往的高校大不相同,我们现在的高校不再仅仅是学生和老师学习、教书和搞科学研究的场所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的高校逐步演变为老师和同学们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我们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将目光放在社区餐饮服务系统这个方面上,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资料的搜集分析,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并运用到我们今后的社区建设当中去。本次调研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包括二手资料分析(包括国外大学如明尼苏达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内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用户分析(包括焦点小组、问卷调查、跟踪调查等)、实地考察(实拍中南大学的餐饮系统)等等。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些结论,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得出一些可能的设计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我们此次调查研究,能够为提升中国高校社区餐饮服务系统质量做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