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精选30篇)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1
最近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认识了几位大英雄,如:关羽、夏侯惇、张飞、曹操。要说他们之中谁更狠,那应该是夏侯惇和关羽两人了,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夏侯惇是西汉开国将领夏侯婴的后代。当时夏侯惇对吕布大军进行反击,结果被高顺手下的曹性用冷箭射伤左眼睛,当时夏侯惇疼得摔下马去。谁知夏侯惇一把将眼中的箭把了出来,可这一拔直将眼珠也拔了出来,却没想到他大喊一声:“父母给予之血肉,不可弃也。”说完便一口吃了自己的眼珠。夏侯惇张大血眼,忍痛抡起长枪一刺,曹性就一命呜呼了。从此,夏侯惇就成了独眼将军。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由一颤,隔着书页我都觉得好疼好疼。夏侯惇对自己也太狠了吧!被刺伤左眼,那一定痛彻心肺,居然还有勇气吃下自己的眼珠,那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才能做到呀!我非常钦佩他。
再说关羽,他曾经被毒箭射中手臂。一到下雨天,骨头就特别疼,后来他请了华佗给他医治。关羽命人送来一壶酒和菜,华佗拿出刮骨刀,在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血都流满了盆子。关羽淡定自若,该吃吃该唱唱,该下棋下棋,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关羽真大英雄也!我为关羽点赞。
对于夏侯惇吃自己的眼珠,我觉得他没必要吃,毕竟吃掉眼珠对自己受伤的左眼毫无帮助;可关羽呢,不刮骨疗伤就要失去胳膊。关羽不得不忍受疼痛,这是没法逃避的现实。夏侯惇吞眼珠和关羽刮骨疗就是两道选择题,夏侯惇可以选择不吃,实际上是吃了,这是他对自己够狠,关羽是必须这样做没得选,所以我觉得夏侯惇对自己更狠一点。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2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长篇巨著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诸葛孔明。刘备也觉得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所以刘备放下架子,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帮助蜀军。蜀军在诸葛亮的调遣之下,无人能敌,即使战败了,也可以反败为胜。尤其是在他使用的空城计中使司马懿率领了三十万大军,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急忙后退三十公里,后来觉得不对,返回了城里,发现诸葛亮不见了,才知道是上当了。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场战役很,叫“赤壁之战”。也是诸葛孔明的英明之作。
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三国的历史,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会学习诸葛孔明的机智和勇敢,也会学习书中各位领导人身上具备的优点。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朝廷昏庸无道,百姓苦不堪言,爆发了农民起义。东汉灭亡,出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场面。
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让我有了深深的感受到了他们的义薄云天。还有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是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诸葛亮被刘备感动,最后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刘备有一个缺点,就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关羽、张飞一死,他就把集中了自己所有的兵力攻打东吴,损失了自己的力量。然后说说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战功,留下了很多美谈,比如: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关羽不但武功厉害,而且还是个美男子,书中是这样描述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是何等的威风。
看完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的冷静对待,关羽的忠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认为一个人只要能下定决心,只要能取长补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4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罗贯中所写,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关羽。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英勇无比,是一位重情义的人。“刮骨疗毒”就让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关羽一边让华佗给他治疗,一边又在和别人专注地下棋。如果换成是我,不打麻醉,肯定不能忍受这让人接受不了的疼痛。关羽真是一位神人呢!
诸葛亮的才华让我赞叹不已。就连书中的徐庶、庞统、姜维也非常尊崇他。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过他。他是个鞠躬尽瘁的人,还精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木像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事是常人想不到的。他还会搞发明,比如:“木牛流马”,就是为提高运输速度,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减少劳力和财力。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向关羽一样敢于面对努力克服、勇往直前。学习方面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5
我曾佩服过一代英雄刘备。他虽然不是最终成功的人,但他确实是最聪明的人。为求一贤士,他不顾兄弟劝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脱离曹操,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显出他的聪明才智,为了让赵云留在自我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我对他的珍惜。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个圣明聪颖的君主,只可惜他没有好好地教育自我的后代。
《三国演义》是一本神奇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活起来似的——他们的人物性格太过鲜明,也太过典型。或许《三国演义》所承载的,并不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与精髓。
我们生活中也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聪慧,关羽的义气,张飞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鸡肠……但不管怎样,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点也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哪一种元素都必不可少。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要读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尽自我所能去参透作者藏在这本书背后的,那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许有一天你放下书本,闭上双眼细细琢磨的时候,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社会,正诞生在你的眼前。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6
古往今来,无数佳作从文人墨客的笔下,缓缓出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但要说在这茫茫书海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哪本,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非《三国演义》莫属!”
我的妈妈也是一个“三国迷”,受她的影响,我很小就开始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三国时期的那些人物,文韬武略、个性鲜明。如: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大大咧咧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
书中的经典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三英战吕布》,看得我瞠目结舌,《草船借箭》令我连连赞叹……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如此有智慧,做梦都想问问他是怎么想到这样一个法子,不费一兵一卒,竟从曹操的手里弄到十万之箭。我是由衷地敬佩诸葛亮。小的时候,我缠着妈妈问,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聪明。她总是摸摸我的头说:“因为诸葛亮刻苦学习呀!哪里像你们这一代,不是吃、就是玩的。有几个是热爱学习的啊!”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是太牛了!在《孔明借东风》中,我又一次领略了他的神奇!好好的刮着西北风,忽然就变成了东南风。那一刻,我觉得诸葛亮简直是活神仙。当然,他并不是神仙,他是凭借自身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得出的精准判断。
同学们,在诸葛亮指点江山的本领背后,则是他深居卧龙,日夜苦读。他不是真的神仙,靠的是真才实学。同学们,如果你想变成一个像诸葛亮的人,那么,你就要努力学习,不能痴心妄想,不能不劳而获。丰富的学识不是凭空而来,我们不要害怕吃苦,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7
在三国纷争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啊,有许多将领一战成名,如曹魏的夏侯渊,大败袁谭,大破马超;许褚,独战马超,渭河救主;蜀汉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
这些将领哪一个是等闲之辈,其中,我最喜欢关羽。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骁勇善战。手持青龙偃月刀,身披绿色大褂,骑着赤兔马,霸气侧露。
在历史上,吕蒙称关羽“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记安可不豫定”诸葛亮夸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