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精选30篇)
对于《三国演义》我还有别的看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刘备写得十分仁义,还携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携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义君子,只是为了取得民心,这样他就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刘备太喜欢哭了,简直是哭神。在《三国演义》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丧气事就哭,这样他也好不到那里去。最重要的是,刘备太依靠诸葛亮了,什么事情都交给诸葛亮。人们说刘备三顾茅庐是重视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个依靠,找个有才能的人帮自己管理而已。
《三国演义》说曹操是奸雄,可我认为他才应该是大英雄。他很重视人才,许攸来投靠他,他连鞋子都没穿就去接待他。刘备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听取人才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才智来管理军队,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24
自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分开以后,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向曹操投降了,但他一心想着大哥,于是带着两位嫂嫂出了城门,并把财宝全部归还了。一路上,经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黄河关口这五个关口。杀孔秀、韩福、孟坦、喜、王值、秦琪这六名大将,最终过了黄河渡口,到了汝南三兄弟相聚。
从文章中我看出关羽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不贪金钱,不图名利,为了兄弟敢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列:两兄弟,弟弟因为得了肾衰竭所以哥哥不停地去工作赚钱治病。幸运的'是哥哥能够把肾移植给弟弟,最终因为哥哥的重情义让奇迹发生,弟弟存活了下来。这样的事比比皆是,他们为情义不顾自我的利益,只为这个义而奋斗。情义像一团火焰,点亮人们的期望。燃烧人生的斗志,让弱者变成强者。
然而我又不禁想起曹值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因怕弟弟曹值篡位,于是让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当曹值念完后曹丕很感动便放了弟弟。
我不禁为曹丕手足相残而叹息,比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比起哥哥为弟弟捐肾赚钱让我很感动,比起曹丕想杀自我的亲生兄弟让我惋惜。
情义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情义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情义像一杯热茶,能够温暖你的心灵;情义……我也期望有这样的情义。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25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三国演义》。认真读完了它的每一章节,才知道原来它是多么的有意思。
在书中,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例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兄弟情深的刘关张;勇敢善战的赵云等,各个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非关羽莫属,当年曹操进攻刘备时,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挽留,并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这样说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可见关羽对刘备的忠心不二。另在温酒斩华雄中我感受到他英勇。又在过五关斩六将中我又感受到他的忠诚仁义。
从关羽的身上我学习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诚信。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宝贵的,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诚实守信,那他注定是失败的一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诚信对人,诚信对己,将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做个有诚信的人!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26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必分……从天下大乱到诸候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没有谁对谁错,只有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三国演义》自古就正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三国演义》塑造了些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黄忠等等。而读三国,我认为就得先读懂曹操。
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曹操一路披荆斩棘。“魏国公”是曹操当时的称号,曹操努力了一辈子,尽心尽力辅作黄帝,征刘表、收袁绍、征刘备、战东吴,最后将天下分作三国鼎立的效果,我敬佩他。曹操有谋略,也有才干,北讨南伐,有胜也有败,虽然不清楚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我佩服的,是他的智慧与谋略。
而第五十回的“曹操败走华容道”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这可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啊,是刘备错了,不该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的。三国时期,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深谋远想、才能步步为营。其实刘备让关羽守在华容道,并料定他会放走曹操是有原因的——维持当时的三国鼎立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弱小的蜀国心被强大的吴国所灭,这是刘备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所以才选择了让关羽守华容道并放走曹操。不得不说刘备的深谋远虑和聪明才智。
曹操,本应在后人之书里被称为堂堂的“魏武帝”,乱世豪杰”只因他在攀登上权力的高峰时,脚下的白骨比其他二人(刘备、孙权)多了一些,便遭人不齿。以史为监,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不仅是因为那些不拘小节的谋略和才智,让人佩服、让人敬仰。他还教会了我做事要深思熟虑,再三而后行。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应该大度一些。
《三国演义》,一串串的“之、乎、者、也、哉,”讲述的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深深沉浸在其中,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探索,发现更多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27
小时候,我去放孔明灯,觉得孔明灯真是很神奇,从爸爸口中明白了孔明灯的发明人是诸葛亮,还明白他的好多故事,我对他也充满了好奇。今年,我在爸爸指导下最终读完了原版《三国演义》,这小说的故事十分精彩,我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忠义守信也深深感动了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刘备大战东吴失败后,一病不起,他召来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我死后,你辅佐阿斗吧,如果实在不行,你能够废了他,自我做王”。诸葛亮哭着说:“我必须尽我所有中兴大汉,为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刻”。虽然之后阿斗什么也不懂,国家大小事都是靠诸葛亮,但诸葛亮还是尽心辅佐,为阿斗写出了千古名篇《出师表》,而从没有动过废阿斗的心,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操劳到了死那一刻,用行动履行自我的诺言。这让我想起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真让人感慨。
我敬佩诸葛亮,心里暗暗告诉自我:要像诸葛亮那样做信守诺言的人。我很高兴,自我从小事中做到了。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我答应两天后就还她,可是两天后的晚上,那本书还有好多没看呢!我当时便想迟点再还给同学,一想又觉得不对,当我纠结拿不定主意时,诸葛亮忠义守信的故事出此刻我脑海中,最终,我如期把书还给了同学。虽然遗憾没看完,但我守信了承诺,我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的忠义守信也让他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我们要学习诸葛亮信守承诺的精神,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
《三国演义》品鉴心得和感受 篇28
《三国演义》改编自《三国志》。主要讲了蜀国、魏国和吴国三国群雄纷争,争霸王,最后却被司马炎统一天下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关羽,才华横溢的曹操。
上面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曹操。他才华横溢,作出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样优美的诗句。但他太多疑了,以至于最后因为杀死了华佗,无法治头痛而死。
一提到曹操才华横溢,我就想到了我的邻家小哥哥大奇,他的绘画技术就好比曹操作诗的才华。即使他并没有学习过绘画,但他画出来的东西都像真的一样。有一次我去他家玩,他给我看他画的几把枪,当时我惊讶的都说不出话来,就呆呆的在那望着他手上的画。我心想:如果把这幅画挂在墙上肯定都以为这就是真的枪,真的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看着这几条笔直的线条,对他说:这几条线,你肯定是用尺画的。当然没有啦,这几条线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描出来的。看着我脸上半信半疑的表情,他决定在我面前示范一遍。只见他的手轻轻在纸上描绘着,来不及多想,一把枪就从他的手上流了出来。正在我惊讶时,他告诉我:其实我刚开始线条也画的歪歪扭扭,只是一天天的练才画的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