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汇报(精选32篇)
(一)学校坚持“彰显文化,注重绿化、保证净化”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筹集资金,科学规划,整体布置,硬件建设已初显成效。近年来,修筑了新校门、学生宿舍、食堂整修一新,在二楼西侧建了文化背景墙。学校硬化路面2648平方米,绿化3200平方米,栽种了云杉、垂榆、柳树等乔木132株,灌木40余平方米,学校建有比较标准的升旗台和旗杆。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20xx年学校被聘为中国绿化基金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
(二)着力发展墙壁文化。为使文化育人取得实效,我校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在围墙栅栏上设置文化展板,教学楼过道设置文化长廊、建筑物墙壁上布置警示语。按社会与教育需求,及时更换主题,丰富文化宣传内容,给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学习和生活,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个性,更使环境育人于无声处显功效。
20xx年以来学校投入资金一万余元,制作警示类、教育类、激励类、知识类展板共69块、各种永久性标语48块、班级及廊道各种小展示板100余块。板报栏30块。装裱师生美术、书法、摄影、剪纸及绘画作品40余幅。
(三)加强了师生行为规范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利用板报、校园广播、班队会、学校大会等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杜绝了乱扔、乱放、乱贴、乱画、乱挂现象。
五、齐抓共管,以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学校后勤工作
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将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将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实做稳,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未发生学生伤亡事故。
(一)领导校门站、老师送到位
每天上学及放学,值周领导都会站在校门口,迎送学生,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我校门口即为街道,经常有机动车通行,这对学生上下学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因此,学校时刻提醒学生们要牢记“一停二看三通过”。每天放学,班主任都会随着学生路队到校门口,叮嘱学生路上要小心。
(二)与公安交通部门联手管理车辆限时通行
有些家长,接孩子开着各种车直到校门口,安全隐患很大,校领导发现后,再三劝说都无济于事。于是与交警部门联系,在林业公安局交警队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前道路路口两端设立了机动车禁行标志及校门附近道路安装了减速带。
(三)专车接送,确保学生安全
周边村屯子弟有在我校上学的,离我校有四公里之远,学生上学、放学非常不便。原来,村民自己联系了一名个体司机每日接送,车况较差,为此,校领导多次敦促他换车,现已经更换为一台“一汽佳宝”新车,从硬件上保障了交通安全。
(四)建章立制,加强安全管理
我校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列预案,包括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处置预案、食物中毒处置措施、传染病疫情处置措施、楼梯间拥挤踩踏的事故处置措施、地质灾害、防汛应急预案、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处置措施等。为了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校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我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师生员工快速反应的能力。今年四月份的一天,西侧食堂与体育活动中心棚内突然起火,我校各部门人员反应迅速,及时遏制了火势蔓延,仅造成轻微损失。
为确保学校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学校按时为教师、学生参保校方责任险及房屋财产保险,出险后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进行理赔。
(五)各方配合、协调联动,做好安全教育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消防队领导为学生做消防安全培训,培训了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并现场指导使用。达到人人会用消防器材。请交警队领导做校外辅导员,并召开了宣传教育现场会,加强了师生对交通道路的安全意识。
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暖气管道老化,由于缺乏资金,无力全面维修,只是见漏补漏。
2、学校操场虽然经过几代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改善了排水,但是雨季多数时间还是不能上体育课。
3、学校主教学楼一楼电路为明线,且线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需更新改造。
各位领导,几年来,我们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精力,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识不足,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加力度,进一步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管理工作汇报 篇2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同时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第一批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是人社部定点的就业信息监测县。全县3乡8镇,309个村,总人口40.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约8.7万人,年外出打工收入10.2亿元,是财政收入的2倍还多。打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搞好组织服务,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我县的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一、20xx年劳动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3人,登记失业人数3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失业人员再就业1396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82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52人,介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17人,就业率达到95.2%;完成创业培训700人,开展劳动者就业培训1884人,帮助有创业愿望的人创业496人,带动就业1488人。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培训促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近两年来,省厅陆续下发了xx1号等一系列加强就业培训管理文件,针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为把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把就业培训的惠民活动做强做实,培训中心对宣传资料进行了重新编制印制,把培训政策用通俗明了的图文资料进行宣传,引导和吸引广大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自觉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20xx年共计开展就业培训2686人次,就业培训补贴资金192.9万元。
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根据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山区经济特色,围绕一人、一山、一泉、一茶、一城,大力开展创业活动,带动更多农民就业。为方便广大农民参训,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将培训班开到乡镇农民家门口。一年来,我们共开办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有创业愿望人员700人,提供创业培训补贴资金69.4万元。
三、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效应。
小额担保贷款是帮扶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县进一步加大了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创业的工作力度。为了确保担保基金有序循环,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按贷款促进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根据新形势,我们将信贷银行由一家扩大到两家,主动与财政、邮政银行联系,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将200万元小额担保金划到邮政银行,按照1:5的比例发放,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96笔1380万元。扶持了296户个体私营经济户,带动了1087人就业。
四、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建设,职业介绍工作全面发展。
在全县11个乡镇的人社中心和5个社区由专人负责,同时聘请乡村信息员132人,在浙江杭州、宁波市、玉环县和广州入等地设立驻外劳务站,在深圳、东莞、珠海、番禺、汕头、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聘请用工信息员、保证高质量的提供各类岗位供求职者就业,形成以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加驻外机构加信息员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全年共为县内外企业免费介绍就业2760人,提供职介补贴资金55.2万元。
五、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缓解了我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29个,提供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212.5万元。
六、长远规划:
1、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目标,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着力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要将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力争实现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扩大外出就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