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工作的自我鉴定(精选10篇)
支教工作的自我鉴定 篇1
一、教学工作上
从刚上第一节课时的紧张到现在上课时的得心应手,感觉自己基本可以胜任教师这一角色了。在指导老师的四个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领会了如何把握教学的每一环节,如何更好的上好一节课。
二、行政工作上
在实验小学上完课的课余时间,我还在旁边的州教育局师训科学习干一些行政工作。在与师训科主任、xx老师共事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工作认真扎实,能力强,而且平易近人,很好相处,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只要遇到问题,他们都会热情的给予帮助、解决。在张主任与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了解了教育系统内的一些基本业务工作,如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我想这是其他一同支教的同学没有机会学习的,同时也是令我欣慰的一点。其次,掌握了干行政业务的一些基本的能力。最后,我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行政人员须具备的素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优良的纪律作风,突出的工作能力,高尚的道德修养。
三、日常生活中
支教生活中,领导、老师对我们都很关心,照顾,让我们在过节时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从他们的行为中,我意识到了应关心他人,与人为善。支教期间,我长大了,成熟了,学会了承担责任,摆脱自己的稚气,让自己更多的思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性格更多得到磨砺。
通过支教,我意识到自己仍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支教工作的自我鉴定 篇2
20xx年7月21日,我从深圳出发,辗转数日来到青海省玉树自治州xx县,开始了我的支教生活。在来支教以前,我在深圳从事网络借贷这个新兴行业,它既属于金融业,也属于互联网行业,在3月份由于不甘平庸离开公司开始独闯职场,自己炒过股票和期货,不久上天给了我两个机会,一个是另一家网贷公司老同事的邀请,一个是好朋友邀请我合伙开公司,我都婉言谢绝了,也许是因为在深圳呆得太久,我开始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大概在六月初的时候,我在天涯上面看到一位支教老师发的帖子,看完后,我觉得人生不应该这么毫无意义的过下去,趁着自己年轻应该做一些这辈子值得纪念的事,在考虑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在网上寻找支教组织,机缘巧合碰到了麦兜,经过初步了解我便作出了来支教的决定。本来我是被分配到巴麦小学的,但后来因为县上的孤儿学校没有汉语和数学老师,所以就把我调过来了。来到学校后我便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到目前为止,支教工作已经接近三个月,在此顺便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支教工作。
这个孤儿学校的情况比较特殊,首先从学员结构上看,有孤儿,有单亲孩子,也有附近其他父母都健在的孩子,有住宿的,不过大部分是非住宿学员。其次是教学过程比较特殊,由于孤儿学校并不是全日制学校,所有学员只是中午和晚上再加上周末来这上课,上课也不是像真正的学校那样统一上课,因为这里的学员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所有学员全部在一个教室由我一个老师负责教学,所以不可能开展统一教学,一是教学内容不同,二是老师没有教案,不能事先备课。上课的过程大致就是给孩子们讲解作业,检查他们的作业有无错误,他们如果碰到不会的内容,我就一对一地单独给他们讲解。时间久了,我就体会到,时间太少了,根本不够用,中午上课时间是从13点到14点,晚上是19点到20点,周末是周六的上午,下午有时候上课,周日不上课。不是我不想给孩子们上课,而是这边的宗教信仰所决定的,很多孩子周末要去寺庙,住宿学员要回家,他们每周就双休日能回家。平时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也不一定能全部到,经常有请假的,有些要帮家里干活,有些要带小孩,有些贪玩的甚至没请假也不来,找不到人。由于人数众多,最多的时候超过六十人,很多人没位置坐,再加上这边的小孩比较调皮,课堂纪律一直不大好,我和南加校长两个人的'性格都比较随和,学生们更是肆无忌惮。我希望这边能多派一两个老师,分开教学,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对于住宿学员,每天早上六点一十叫他们起床,因为现在天气很冷了,早上要喊近十分钟,他们才能全部起来。目前这边接收了一些爱心人士的赠品,衣物差不多够了,学习文具也基本足够,可是书籍比较缺乏,工具书如成语词典、英汉字典,作文书,课外书、科学类的书籍比较紧缺,新华字典已经有北京的爱心人士捐助。
至于生活方面,最主要的还是饮食不大习惯,我也不想给南加校长添麻烦,但是吃藏粑总感觉吃不饱,我现在只是早上吃,中午和晚上都是自己做饭。
尽管在这里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我还是会坚持下去。说实话,中间有几次我也想早点走,但一想到我走之后这边就没老师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再加上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长了,他们都很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不打人吧,每当我看到他们求知的眼睛,他们真诚请教的态度和他们作业本上一个个勾、一个个优字、一朵朵小花时,我心里也很开心,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最后,我想说,再多些支教老师过来吧,让孩子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学,我真怕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误了他们的美好前程。
支教工作的自我鉴定 篇3
一、思想选择远方,不怕风雨。
支教对我们每个支教教师来说,是一次磨练,毕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当我“支教”之前,自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必须要坚持下来,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尽量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我严格要求自我,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平时,我能主动的与本年组的教师沟通交流,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虚心向他们学习。“支教”这一年来,要克服的最大困难要属于改变我的生活起居习惯了。由于农村学校普遍教学效率此刻依然较低,要取得好成绩,学生和教师还是得靠时间加汗水加班加点。我担任的是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每一天早晨必须在六点以前到教室维护学生的学习秩序。晚上十点半左右等学生全部就寝之后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每周星期六才能回家一趟,星期天午时又得匆匆赶到学校,一个星期只能在家呆一个晚上。每次离家总是对瘦弱的妻子和不满4岁的儿子有些歉疚和不舍。刚开始的时候还真的很不适应,可是这些并没有削弱我在那里发光发热的热情,因为工作的过程得到认可是幸福的。另外,想到那里的教师也有在市里居住的,他们不也是这样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献身农村教育,都毫无怨言,并还那样的乐观应对,而我仅仅是一年的支教工作,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我们家能够说是“全家总动员”。儿子白天交待给我年迈的父母看管,晚上则由爱人下班后带着,从不让我操心。爱人曾鼓励我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妻子的这句话,激励着我走完了“支教”这一年四季的期望之旅。
二、工作行者,收获微笑。
1、迅速了解情景,及时进入主角。
我接任的是九年级七班的班主任工作,全班共有60名学生。由于原班主任调走了,所以学生的一些情景只能靠我自我去了解,我尽可能多的和学生们在一齐,与他们谈学习,谈梦想,以心交心,以诚待诚,我把自我真正融入他们当中,成为他们的一员。我发现这些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前途梦想,大部分学生读书是因为父母“要我来读我才来读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没有强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步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况,接下来我就开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景。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不如城里的孩子,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观念的偏差,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引导,关注孩子学习的甚少,各方面发展是“自然状态”——顺其自然。学生虽天真淳朴,却显得有些木纳。学生思维缓慢,语言苍白,作业拖拉也就不足为奇了。开始每上一节课,尽管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把师生互动的“版本”降了又降,但课堂教学的尴尬还是层出不穷,我自以为比较适度的问题,学生却张口结舌、茫然不知……在一次摸底考试中,,满分的没有,90分以上的仅有几个,最低分30几分,这是我教学十几年来见到的最差的成绩。看到那一排鲜红的分数,我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2、踏踏实实教书,全心全意育人。
情景了解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脚踏实地,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