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有趣的测量评课稿(精选9篇)

2024-06-09 03:46:11文秘写作打印
有趣的测量评课稿(精选9篇) 听了师傅郝老师的《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本节课郝老师先通过章导图《长江三峡》山水画和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导入本章课题,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运动的例子,例如飞驰的列车、绽放的烟花等,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

  让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了子过渡到探究不规则图形,思维跨度大,挑战性强,这本身就很有趣,再加上教师采用土豆、橡皮泥,不规则石头等来试验,特别课尾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把这种愉悦、有趣推向了高潮。

  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学的过程 中充分地展示自己,尽情地张扬个性。这种课全体同学参与活动,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注重双基的培养,从复习的导入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规范的板书:上升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

  三、听完这节课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以下的思考:

  1、既然是测量,是否因应追求测量的科学性,是不是可让学生用尺子量量,示范给大家看。

  2、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可否先让小组学生上台演示、解说,再找听懂了的同学归纳总结,这样对学生倾听习惯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3、除了用装有水的容器测量外,还可以借助有“土、沙、灰”等其他填充物,教师可给学生讲清楚,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

有趣的测量评课稿 篇5

  本节课是浙江省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初中电学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董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中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本节学生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等方面

  董老师在本节课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对于三维目标大部分得到有效落实。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对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所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新课标精神。

  二、教学设计等方面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插入“动画”“录音”等多种方式,以拟人形式,让学生感到亲切、生动,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中,让学生去思考,动手实践,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1、过渡不是非常自然。

  2、电流单位换算应该增加些题目。

有趣的测量评课稿 篇6

  听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有效”。这节课也不例外。《测量物体的体积》一课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老师主要让学生运用等积变换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老师还引导学生研究了石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运用这个比值来计算石块的体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明确活动流程使活动过程更流畅

  这节课的活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探究形式。合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在合作之前,先安排学生关于“测量记录、测量注意点、人员分工”等方面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小组活动的目的与流程,确保了小组合作的有序开展。

  二、活动中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过程中,老师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测量。例如,当学生第一次测量出了土豆的体积后,请学生小组间交换再次测量,通过不同小组测量同一个物体,体会实验过程的精确程度,了解误差的存在,分析误差的原因,以便更科学地展开测量。又如,当苹果悬浮在水面上时,怎样才能更精确的测出它的体积,请学生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细节,严谨地对待每一次测量。

  这是一堂开放的实践课。课堂上,每个学生对研究的内容都充满了兴趣,他们都能投入地展开测量,计算,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所以,课堂上的研究味很浓,是一堂成功的探究课。

有趣的测量评课稿 篇7

  有幸,参加了优质课评选的观摩,确是大开眼界!优秀选手们的课,深深折服了在场的我,让人听来,深深感叹!妙在各有奇趣,都有不同的闪光点,现在就邹老师的一堂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助推剂。上课伊始邹老师运用一个小仙女棒导入,优美的音乐,华丽的彩灯在小电动机的`带动下徐徐转动,给学生的感觉——美。接着老师从容地给串联的灯丝加热,音乐声音减小,彩灯转动变慢,学生的求知欲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二、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整堂课从发现问题、猜想、到猜想的评估、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规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如:实验电路图的得出,是有学生自己设计,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的途径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来实现多次测量;一种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两端电压来实现。不是告诉学生应该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去分析哪种方法更好。学生变成实验的设计者,而不是操作者!

  在学生讨论“为什么相同规格的灯泡电阻不同”的时候,邹老师注意了解不同小组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先让猜想不合理的小组交流,通过同学们的评价,将不合理的猜想一一排除,最后让学生交流“可能是灯泡的亮度对电阻产生了影响”,猜想是否成立,可以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使学生的交流具有层次性,给足学生思维和体验的空间。

  三、课堂设计之巧妙

  巧妙的课堂设计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潜能,更能轻松地突破难点,它应该说就是一堂优秀的课的亮点所在。本节课邹老师在给学生总结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然后归纳,而是让学生做小医生,通过剖析已经连接好的电路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简单明了地让学生知道了连接电路应该注意的问题。邹老师在设计第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将传统2.5V规格的灯泡换成了3.8V,实验一的环节中给不同小组分别安排一节、两节、三节电池。加三节电池也不会烧坏灯泡。通过这一改变,使得各小组所测的电阻差异更加明显,学生更易发现问题。实验二的环节中,使小灯泡的电压的变化范围增大,让学生更容易的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设计妙。在突破难点:小灯泡的电阻变化时由于温度的原因的时候,邹老师利用测温枪测量不同亮度的小灯泡的温度,这样做要比用手来感受更准确、更直观,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得出实验结论,新颖独到!设计——新!靓!

  当然邹老师的课也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突发情况准备不是很充分,如:当学生出现实验电路图不太熟悉的时候,课堂有点慌乱。

  二、整堂课的节奏存在前松后紧的问题,在后期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实验的时间不够充分,有点赶时间的嫌疑。课堂时间掌控还需加强!

  总之,在本堂课中,邹老师的情景导入新课方法新颖,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合作探究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动手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好习惯,让他们成为正真的课堂上的主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

有趣的测量评课稿 篇8

  10月17日下午第二节课,科学组全体老师在七(4)班听了陈名荣老师的一节《质量的测量》,感觉陈老师为了这节课精心做了课前准备。整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整个课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面就本节课的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分:陈老师的上课思路与想法

  1、引入: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请学生试着掂掂苹果,猜猜有多少,逐渐引入质量的定义。根据实际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举例让学生生成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些知识的生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生成很自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