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范文(通用30篇)

2024-06-22 20:36:5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范文(通用30篇) 一、指导思想: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迅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练习九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例1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根据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红花的朵数与黄花朵数的比是3:2。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前两节所学的比在生活的运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及例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比这句话?(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一题就是把30按3:2进行分配。

  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生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一:3+2=5 30÷5×3 30÷5×2

  方法二:30×3/5 30×2/5

  2、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如何进行检验?自己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比简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归纳(讨论)。

  (1)比较例题与试一试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师指出: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表,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1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第4题。指名学生回答:

  (1)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第5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第6题。

  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

  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8题

  2、思考题

  提示: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动手做”。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3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4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难点:

  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完成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练习。

  2、第10、11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二、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

  3、实践:分析讨论第15题。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