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精选30篇)

2024-03-13 08:35:32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六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精选30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本人所任教的是六年级(3)、(4)两个班的数学,共有学生99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

  教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负数

  2课时

  2

  2.20~2.26

  第一单元:负数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1课时

  3课时

  3

  2.27~3.5

  第二单元:圆柱

  4课时

  4

  3.6~3.12

  第二单元:圆柱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2课时2课时

  5

  3.13~3.19

  第二单元:圆锥

  整理和复习

  机动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6

  3.20~3.26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第三单元:比例

  2课时

  2课时

  7

  3.27~4.2

  比例

  4课时

  8

  4.3~4.9

  比例

  4课时

  9

  4.10~4.16

  比例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1课时

  10

  4.17~4.23

  自行车里的数学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期中测验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1

  4.24~4.30

  第四单元:统计

  节约用水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2课时1课时

  1课时

  12

  5.1~5.7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2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0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特订本期计划如下: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演练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六、辅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1 2.21/27 1、教学准备; 2、面的旋转

  2 2.28/3.6 1、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的体积

  3 3.7/13 1、圆柱的体积; 2、实践与活动 3、练习一

  4 3.14/20 1、变化的量; 2、正比例

  5 3.21/27 1、画一画; 2、反比例

  6 3.28/4.3 1、观察与探究; 2、图形的放缩; 3、比例尺

  7 4.4/10 1、练习二; 2、整理与复习;

  8 4.11/17 1、数的认识:整数;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9 4.18/24 1、常见的量; 2、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10 4.25/5.1 1、估算; 2、计算与应用; 3、运算律; 期中检测

  11 5.2/8 1、运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

  12 5.9/15 1、正比例、反比例;2、探索规律;

  13 5.16/22 1、图形的认识:线与角; 2、平面图形;

  14 5.23/29 1、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

  15 5.30/6.5 1、统计与概率; 2、可能性 3、解决问题的策略。

  16 6.6/12   全面复习

  17/19 6.13/7.3  全面复习、做好检测准备。

  做好期末结束工作、写好各类小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 篇11

  【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方法】

  1.借助学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2. 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3.引导学生构建解决抽屉原理类问题的模式:明确“待分的物体”→哪是“抽屉”→ 平均分 →商+1

  4.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小组捆绑,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

  5.师生课前准备:①学生:每组5根小棒、4个杯子;课件②学生记录自己是哪一个月出生的。③教师准备1副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