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训练计划集合(精选35篇)
关于训练计划集合 篇1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技巧练习,有效地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为形成良好的动作姿态和身体形态创造条件,积极发掘教材本身的教育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掌握技能,发展身体的前提下,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巧中的基本动作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发展灵敏、协调、柔韧、力量等素质。手倒立前滚翻是手倒立和前滚翻两个动作的组合。两个动作的连接是掌握该动作的技术关键。屈臂缓冲和变前倒为向前滚动是两个技术要点。练习过程中,姿态要求由低到高,而作为实用技能练习时,侧重于自我保护,强调缓冲技术,这是这一动作的两重性。
三、学情分析
高中三年级的男生,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而身体各方面素质又是由低到高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单元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阶梯性地设计了每次课的内容、方法及要求,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取得最佳效果。
四、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滚翻动作的反复练习,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在生活、运动中能运用滚翻动作化险为夷。另外,也要改进各种滚翻动作的完成质量,符合体操的特殊要求。通过技巧练习,培养学生机敏、勇敢等优良品质和应变能力。
五、每次课中教与学的主要策略
本单元每次课采取的主要有引导提示法、激励法、竞赛和游戏法等。前两次课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将给予恰当的引导、提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层次的学练,合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恰当的时候,教师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的作用以此来影响其他同学的行为习惯。在学练过程中,学生尝试性练习,根据学练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的形式,在老师提示下,自主合作进行技能性游戏的设计,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手倒立与前滚翻技术的连接是重点,手倒立的缓冲技术和前滚翻的圆滑、顺畅是难点。
七、 教学顺序
课次
教 学 目 标
学 练 内 容 与 方 法
1.
初步建立正确的手倒立前滚翻技术概念,在助力下完成完整动作。
1. 练习手倒立法
2. 练习前滚翻
3. 双人练习
4. 独立完成练习
5. 迎面滚翻接力
2.
进一步学习手倒立前滚翻技术,在轻微助力下完成完整动作。
1. 单人练习
2. 手倒立比赛
3 双人练习
4 迎面滚翻练习
3.
复习巩固熟练手倒立,前滚翻技术,能够自己完成完整动作。
1 双人练习
2手倒立比赛
3 腰部健美锻炼
4.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手倒立前滚翻动作
1 分组练习
2 单人完成动作练习
3 腰部健美练习
5.
力争90%的学生能正确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并达到优良成绩
1 反应练习
2 技评手倒立前滚翻
3 自选“菜单”练习
关于训练计划集合 篇2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在“十一、五”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了“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该计划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加大了大学生创新教育项目的力度,在科研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方面全方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以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规范、成果显著。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领导,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项目申报、负责监督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验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相关工作。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专家委员会”由各学院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长、书记和各学科科研水平高、德高望重的教师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成立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长书记担任组长。这样就在组织机构上有了充分保障,形成了学校重视,职能部门联动,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二、制度保障:
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的基础上,制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教育环节,将其与我校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统一管理。
同时制订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和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其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获得学分、推免读研及其他等方面政策保证、加大精神和物质奖励力度。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三、条件保障: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需要方方面面的投入和条件保障。我校多年来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已形成了学校投入和条件设施全力支持学生的良好传统。学校的五大公共实验平台、科研实验室、各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平台均对本科生开放,为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设备,学校的科研设施和条件已完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放在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训练计划的条件保障上面。
全力打造我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开办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训练的“动手超市”,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共同培育创新创业实践的课程和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产品项目。与我校的“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平台合作将其纳入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项目中来,使我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有了强有力的管理、技术、场地等软硬件支持。
四、经费保障: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校将严格按1:1的项目经费配套。尽可能引入企业产品开发的风险资金投入。做到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指导老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经费使用权归项目主持人,但需经指导教师的审核批准。项目经费由学校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经费开支项目的报销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方可报销。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小型设备、实验耗材、药品、图书资料、调研、产品开发、市场培育等相关开支。经费使用按批准申请书中的预算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保证使用科学、合理、高效,并接受财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
五、人员保障: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量大、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我校将在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统领下,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在 “专家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下。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和团委中设立项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