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优秀6篇)
6、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文明校园“六个好”要求,引导未成年人培育理想信念,弘扬主流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明风尚,筑牢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基。
(五)拓展学生生活空间,让“生活德育”与生活交融。
1、强化德育常规工作,严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是路队规范,路队有口号,集体问好率高。二是学生仪容仪表要规范,男女生发型要严格要求。三是三餐、两操及两休要体现出“无声餐厅”、“有声两操”、“无声两休”。四是大张旗鼓地实施禁烟令、禁恋令、禁电子产品令。五是心理疏导到位,活动到位。六是教育部要求的“五项管理”落实到位,要成为管理标杆学校。
2、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以多维度高覆盖为设计原则,研究社会要求、学生特点、家长需求、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挖掘校本德育课程内涵与价值,坚持多维度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课程体系分为学科德育课程、特色仪式课程、主题体验活动课程,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设定以培养未来人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线的螺旋上升的序列化“生活德育”特色课程群。
3、践行“快乐生活”理念,构建快乐生活模式。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调,宗旨在使学生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尝试构建快乐生活模式:〈1〉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变得开朗。①快乐交往;②快乐课间;③快乐周末;④快乐自我;⑤快乐情绪。〈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3〉快乐挑战。培养学生应有挑战的勇气:①培养学生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的意识;②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
(六)紧密联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三位一体”合力。
1、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引导家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庭在德育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规范化建设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使家委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2、家访活动要常态化。家访要做好家庭调研、宣传学校育人理念、加强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听取意见或建议,同时做好稳生、保生、招生工作。
3、利用期中、期末考试召开家长会或者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是学校、家长双方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成功的家长会能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入与完善。在家长会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针对学校及班级的常规管理,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在校表现、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家长与学校如何有效沟通等,向家长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双方合作,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4、积极与公检法司有关部门联系,建立德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加强与关工委的合作,定期请退休干部给学生进行爱国、法制等主题讲座;与消防队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培训、演习、考核、答题工作。
5、条件允许的话,要定期组织研学活动,开启“红色教育”、“党建学习”、“道德体验”等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组织党、团、队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让“爱的种子”在社会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学期,新起点,新目标,新希望,我们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一、工作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发挥教育系统部门优势、人员优势、阵地优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行为养成教育。要按照“年年有重点、年年有主题、年年召开现场会”的思路,通过开展“习惯之星”道德实践体验、推行“自我管理、自主教育”模式,实行“个性化评语”评价等活动,认真落实“八大习惯”养成教育。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