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2篇)
最新调查报告范文 篇1
放学后回到小区,正要上楼,眼球忽然被几个正在锻炼的老奶奶吸引住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聪明细心的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部分的老奶奶带上了口罩,难道是她们集体生病了?不过,刚才的答案很快就被我心中的两个小人否认了。就算一不小心生病了,也不可能会这么巧吧!于是,好奇心重的我快步向她们那里跑去。
“奶奶,您是不是生病了?为啥带了口罩呢?”
“唉,现在许多人放炮竹,不知道污染了多少环境呢!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但仍有污染,弄不好还会有呼吸困难这类现象发生。带个口罩总比不带口罩好吧。退一万步讲,带个口罩在心理上也会放心些。”一位王奶奶说道。
由王奶奶的这番话,不禁让我想起过节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既喜庆又讨厌,令我讨厌的有两点:
一、污染环境,味道呛鼻子。
二、声音太大,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可不是嘛!只听张奶奶说道:
“昨晚,我刚刚进入梦乡,一个炮声立马把我“叫”醒了,吓得我差点得心脏病住进医院。”
张奶奶的这句话,让我忽然意识到了放“高音炮”对人类的伤害有多大。
“你们不知道,放炮竹不光是在过程中有对人类的伤害。放好之后,更是对大地妈妈进行了一次丑化。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草坪上,到处都是留下来的废纸,因为废纸的增多,草坪简直变成了废纸场。”刚才一直在旁边保持沉默的李奶奶也发言了。
仔细想想,真的,家园需要我们的呵护。我们爱护家园,家园也会呵护我们的成长。
最新调查报告范文 篇2
最近,我发现了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有一次,我和我爸在打羽毛球,突然来了一只黄蜂,那只黄蜂很讨厌,一会儿在我们两边飞来飞去,一会又停在我们的球上,我爸很烦,于是一拍下去!!!就把那只黄蜂给“击落”了……后来来了一大群蚂蚁,首先是几只蚂蚁碰到了那只死黄蜂,于是他们便去搬兵了,不一会儿,来了一大群蚂蚁,几个大只得在旁边指挥者,一大群小蚂蚁围在死黄蜂旁边,把它给抬起了来,还有几只蚂蚁在拼命的吸黄蜂的蜜,我猜他们是要把蜜进贡给蚁后吧。慢慢地,那只黄蜂开始移动了,那些蚂蚁一直把它从路边拖到了蚁洞,后来几把它给肢解掉抬进洞了。
还有一次一群蚂蚁直接把一只活的大虫子抬进了洞,哪知虫子拼命的蠕动,可是没有用,蚂蚁们最终还是把他抬到了洞口,由站岗者把那只大虫杀死了,抬进了洞去。
从这里我了解到了:第一:团结力量大,如果没有大么多人齐心协力,那只黄蜂根本不可能被抬进去。第二:蚂蚁的脚很独特,他的脚上有小钩子,正是因为这些小钩子,蚂蚁才可以勾东西,搬东西和爬树。
小小蚂蚁真是有无穷的奥秘呀!
最新调查报告范文 篇3
过年了!神州大地彩灯高挂,烟花炮竹声响彻大江南北,甜蜜的祝福与新春的喜悦灌溉了人们的心田。各地的人们都准备好丰盛的团年饭,翘首盼望着中央一台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但说起团年饭,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在长沙,大年三十,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的物品。等到晚上的时候,全家人欢聚一堂,开始吃团年饭,述说自己对亲人的衷心祝福,大家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
“十、九、八、七……”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小区里炮竹声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相继绽放,此时此刻的长沙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而在我的老家——石门,却有着与长沙不同的过年风俗。
整个农历腊月,乡亲们便忙碌着准备所有过年的物品。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家乡的团年饭一般在凌晨五、六点钟开始,直到天亮结束。大人们说:这意味着越吃越有,日子越过越亮。
大年三十的凌晨,大人们按照家乡的风俗,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然后将孩子们从甜美的睡梦中轻轻唤醒,全家人便聚集在一起燃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传出大山,在山间久久回荡。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团年饭了。大家举起酒杯,相互传递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真诚的祝福。吃着土香土色的腊鱼腊肉,喝着甘甜可口的米酒,享受着一年丰收的喜悦;孩子们满嘴油腻腻的,别提那份高兴劲儿了!
对比下来。长沙吃团年饭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家乡吃团年饭却是在大年三十的凌晨。虽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但我坚信,每个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日益强大。
最新调查报告范文 篇4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由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是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三是自我监护型(5%),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者其他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
1、亲情的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对15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64.8%,甚至有8.7%与父母没有联系。即使在有限的联系中,留守儿童也很少能够直接与父母通话。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150名留守儿童中,有焦虑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
2、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的。缺乏即使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在对150名留守儿童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有过失、说谎、偷窃、攻击以及破坏行为的',分别占57.6%、35.2%、7.4%、30.6%和41.3%。另外,受外出打工的家长影响,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150名留守儿童中,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
3、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父母疏
于照顾,临时监护人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农村适应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娱乐设施很少,而社会上诸如网吧、游戏厅、不良书刊、黄色碟片等无不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给家长、学校、社会和学生都带来伤害。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建立校外辅导站。双休日、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可在每个乡镇都办起了校外辅导站和暑期乐园,让其成为增长知识、拓宽兴趣爱好的“民间知识库“,成为家长最放心、儿童最想去的”平安度假村”。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去年,我通过认真调查摸底,了解到还有大量的女童处在失学的边缘,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依靠父母在外打工微薄的工资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更不用谈读书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镇在大力实施救助的同时,也积极动员企业家们支持和关心“春蕾计划”、“爱心工程”。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