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范文(精选31篇)
研究报告范文 篇1
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一个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国家有关的规划、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同时,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料。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
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②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③由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和工业基地规划。对于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要有有关的江河流域规划与路网规划等;
④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
⑤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⑥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⑦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⑧包含各种市场信息的市场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的一般要求:
可行性研究工作对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防止错误和遗漏,在可行性研究中,
(1)首先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要按照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深度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内容要完整,应尽可能多地占有数据资料,避免粗制滥造,搞形式主义。
在做法上要掌握好以下四个要点:
①先论证,后决策;
②处理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评估这三个阶段的关系,哪一个阶段发现不可行都应当停止研究;
③要将调查研究贯彻始终。一定要掌握切实可靠的资料,以保证资料选取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和连续性;
④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对于涉外项目,或者在加入WTO等外在因素的压力下必须与国外接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还应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3)为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质量,应保证咨询设计单位足够的工作周期,防止因各种原因的不负责任草率行事。
具体工作周期由委托单位与咨询设计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协商确定。
主要用途
各类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侧重点因行业特点而差异很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必要性。在投资必要性的论证上,一是要做好投资环境的分析,对构成投资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二是要做好市场研究,包括市场供求预测、竞争力分析、价格分析、市场细分、定位及营销策略论证。
2.技术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各行业不同项目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内容及深度差别很大。对于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论证应达到能够比较明确地提出设备清单的深度;对于各种非工业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也应达到工程方案初步设计的深度,以便与国际惯例接轨。
3.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4.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上述可行性研究的内容,适应于不同行业各种类型的投资项目。我国缺乏对各类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进行统一规范的方法,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各种可行性研究的规定,基本上都是根据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为主线制定的,并且基本上是按照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手册》为蓝本来编写的。我国急需一个各行业通用的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提出共性要求的统一规定,以规范整个可行性研究工作,避免的各种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都要参照工业项目的尴尬局面。
一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均应设专章论述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和风险分析的内容。对于工业项目,应设多个章节对原材料供应方案、厂址选择、工艺方案、设备选型、土建工程、总图布置、辅助工程、安全生产、节能措施等技术可行性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对于非工业项目,应重视项目的经济和社会评价,重点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环境影响。
在可行性研究中,咨询工程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合理确定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应按照下列步骤开展咨询工作:
①了解业主意图
;②明确研究范围;
③组成项目小组;
④搜集资料;
⑤现场调研;
⑥方案比选和评价;
⑦编写报告。
研究报告范文 篇2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一)课题来源
以农业银行营业风险及防范对策为目标,经导师指导下的自选题目。
(二)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如下背景下展开的:
1、经济背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跳出计划经济的模式,转而走市场经济道路,国民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我 国也深深的融入到了全球化浪潮之中。与此同时,金融业作为经济生活中的核心 用也更加明显。但是金融业与生俱来的高风险特性也必将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巨 大的冲击,尤其是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无一不是发端于金融危 机,远的有 1929 年的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引发的经济大衰退,而从 1970 年代后,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动荡呈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的特点,比如 1987年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索罗斯狙击英镑引发的欧洲汇率危机、墨西哥汇率波动引发的南美金融危机、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热钱对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货币冲击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违约导致的金融危机和长期 资本公司(LTCM)倒闭、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倒闭事件等,最近的一次是刚 刚过去余波犹在的 20xx 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
2、政策背景
20xx 年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在20xx 年波及全球,其影响面之大、影响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前所未见,是自上世纪 1929 年“美国大萧条”以 来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是全球化时代以来的第一场全球性危机。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景气循环.
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从住 房抵押贷款公司蔓延到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最终波及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几乎涵盖了金融体系的所有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被美 国政府注资接管,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五十余家银行破产,五大投资银行无一幸免,雷曼、贝尔斯登相继破产、并购,高盛等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欧洲多家金融机构深陷债务危机,一部分并购重组,另一部分被政府注资接管。冰岛的银行无力运转,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几倍于其GDP 的外债规模使其整个国家 濒临破产。据IMF 测算,全球金融机构的最终损失将高达4 万亿美元。 此次危机也使得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衰退和调整期。以美2国为首的欧洲、日本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工业生产大幅放 缓,居民消费持续低迷,进出口贸易大幅萎缩,整体就业形势恶化,实体经济疲弱和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货币大幅贬值,资本外流问题突出。部分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流入的经济体受到较大冲击,欧州的希腊等部分国家因外部融资环境和本地区经济前景恶化而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