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有关文化自查报告范文(精选23篇)

2024-03-29 10:15:24报告范文打印
有关文化自查报告范文(精选23篇) XX年,我乡认真贯彻XX年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县委宣传部XX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委宣发〔〕3号)文件要求,结合乡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式,树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理念和思维,....

  二、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为切实加强我单位的宣传工作,特别指定我单位联络部(信息部)和会办公室部分同志为我单位专门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使我单位负责宣传的人员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了4人。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工作技能。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已制定了我单位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培训工作计划,利用专门时间对干部进行一次全员轮流培训,对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的学习作出安排部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推进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了广大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的工作能力。

  四、强化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履职能力,切实抓好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实绩考核,进一步理顺各项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普遍好转,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工作提速增效。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制定了党组公开工作方案,定期对宣传部各项常务活动内容进行公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政自律意识。

  今年来,我单位继续通过全方位开展“外宣年”活动,同40余家国际机构建立联系,大力做好外宣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大局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决策,解放思想,加强策划,拓展渠道,完善机制,着力增强对外传播能力,着力扩大对外商务交流与合作,为提升济南城市建设和我单位国际贸促工作形象营造良好的外部宣传环境。

  虽然通过努力,我单位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宣传文化队伍,特别是具体从事的干部,大多一身兼几职,专干不“专”的问题普遍存在;二是宣传文化队伍干部业务工作能力普遍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上

  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切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我单位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有关文化自查报告范文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文化部文化馆评估组一行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市文化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首先,我代表乌苏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乌苏市文化馆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乌苏市地处自治区规划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西端,是通往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217线和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一赛高等级公路从镜内穿过,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全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10镇、7乡、3个牧场、1个林场、5个街道办事处,境内有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五大主体民族,24个民族成分,总人口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7.5万人,占35.64%。近几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培植市级财源和构建和谐乌苏”三大主题,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增长19.3%。农牧民人均收入6167元,增加441元。

  乌苏文化馆始建于1956年,是乌苏市的群众文化综合单位,建馆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努力把工作重心放在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提出基础服务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的原则,分层次地推进群众文化服务,并不断深化、创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品位的文化,为乌苏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自身建设中,能结合实际,立足创新,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全面推进了群众文化工作繁荣发展。XX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自治区一级文化馆。本次评估工作开始后,我市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文体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学习评估要求及细则,制定出最准确的评估实施方案,对文化馆XX年以来的设施建设、设备、经费拨款、队伍建设、馆办活动、辅导培训、档案、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自评,按时完成了文化馆自查、复评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为了限度地满足各族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馆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因地制宜,想办法找出路,加大投入力度,加速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XX年底,文化馆馆舍建筑总面积达215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1200平方米,无出租房,办公用房有四间,占总面积的2%,设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娱乐室、舞蹈排练厅、声乐排练厅等文化活动厅室6间、设有多功能厅(不含剧场,含民间文化展示厅),宣传橱窗25米,展板20块,各类文化教室14间,基本满足了我市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自1977年文化馆建档以来,设有独立的档案室和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整理完成档案70卷。近年来,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文化馆不断加大投入资金先后购置了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信息网络设备、现代化技术设备、艺术展览和演出设备等。总值达40.9万元,比XX年增加65%。网络设施、消防安全装备齐全,建筑环境布置舒适、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符合行业标准。文化馆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100%由财政全额拨款,无事业收入。

  三、实施人才战略,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

  政治强、业务精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完成文化馆工作的有生力量。文化馆在人才培养上制定结合实际的学习培训方案,鼓励工作人员努力学习,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水平,通过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在职培训与半脱产培训、本市培训与外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人均每年培训56课时。目前文化馆在职职工12人,大专以上学历9人,中级职称6人,专业人员站全馆人员的90%,本科以上相关学历人数占职工总数的30%;职工教育及岗位培训达到100%;馆职工都有专业技术职称,中级职称占业务人员的50%。近年来业务人员坚持不断学习和创作,在地州各级文艺调演和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文化馆张峰的油画作品《鹰》和郜百峰的摄影作品《胡扬》荣获全国“群星奖”自治区选拔优秀奖;曹涛的国画作品《先觉独香》在“醴泉铭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由本馆专业人员编导的舞蹈《红韵》荣获地区广场文艺汇演银奖。

  四、开展优质群众文化服务,以健康向上的文化触角深入基层

  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每年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的文化活动中,专业人员能积极辅导、督促、组织,按照工作需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都能圆满完成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任务。XX年以来,文化馆先后举办了6次大型元宵节花灯展、社火表演,共展出花灯作品1300多件,观看花灯和社火表演的观众人数年均达3.5万余人次。

  在激情四射,精彩纷呈的“万紫千红”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中,文化馆每年组织文艺演出近30场次,参加演出人员上千人次,观众人数年均达12万余人次。演出内容包括形式活泼、内容健康向上的歌舞、小品、相声、哑剧、豫剧、京剧、器乐演奏、武术表演,还有传统的“江格尔演唱”、“阿肯弹唱”等,可谓好戏连台,高潮迭起,为我市的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我市已连续五年荣获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市,XX年底自治区奖励我市2万余元的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演出器材。

  XX年以来,文化馆每年都组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迎新春书画作品展览、“蓓蕾杯”少儿书画大赛、迎国庆书画展、科技图片展、海洋生物展、民间工艺品展等大型展览8次。其中迎新春书画展和“蓓蕾杯”少儿书画展已举办xx届。展出书法、油画、国画、剪纸、水粉、蜡笔画、摄影、民间工艺品等作品6980幅,观众人数达127800余人次。书画展的举办调动了我市书画爱好者的书画创作热忱,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水平。(见表二)

  XX年以来,文化馆组织举办大型理论研讨会3次,就《如何搞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论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课题进行研讨,开展讨论明确了文化工作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业务人员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对乌苏文化发展的认识,明确了搞好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向。由文化馆组织辅导的群众文艺团体有“乌苏市夕阳红老年艺术团”、“雅马哈艺术学校”、“老年合唱团”、“少儿合唱团”、“曲艺艺术团”等。今年来组织这些馆办文艺团队和专业文工团组台合作下乡演出、接待演出每年达60场次,其中农村演出占到70%。另外在市文化馆、市第四小学、哈图布呼镇、甘河子镇、九间楼乡等地设有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活动示范基地5个,在市文化馆、老干局、军民路社区、哈图布呼镇、甘河子镇设有中老年文化活动示范基地5个。业务人员每年都有计划的对上述文化活动基地进行培训和辅导,使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能始终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