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的报告(精选32篇)
四、 实验装置
图-1 转盘萃取塔流程 1、萃取塔 2、轻相料液罐 3、轻相采出罐 4、水相贮罐 5、轻相泵 6、水泵 1、流程说明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煤油相为分散相从塔底进向上流动从塔顶出。水为连续相从塔顶入向下流动至塔底经液位调节罐出。水相和油相中的苯甲酸的浓度由滴定的方法确定。由于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 而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非常低 可以近似认为萃取过程中两相的体积流量保持恒定。 2、要设备技术参数 塔经50mm., 塔高750mm, 有效高度600mm, 转盘数16转盘间距35mm , 转盘直径34 mm, 固定环内径36mm。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① 以煤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进行萃取过程的操作 ② 测定不同流量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③ 测定不同转速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
2. 实验步骤
① 在水原料罐中注入适量的水 在油相原料罐中放入配好浓度(如 0.002 kg苯甲酸/kg 煤油)的煤油溶液。
② 全开水转子流量计 将连续相水送入塔内当塔内液面升至重相入口和轻相出口中点附近时将水流量调至某一指定值如 4 L/h 并缓慢调节液面调 节罐使液面保持稳定。
③ 将转盘速度旋钮调至零位然后缓慢调节转速至设定值。
④ 将油相流量调至设定值如 6 L/h送入塔内,注意并及时调整罐使液面保持稳定的保持在相入口和轻相出口中点附近。
⑤ 操作稳定半小时后用锥形瓶收集油相进出口样品各 40 mL 左右水相出口样品 50 mL 左右分析浓度。用移液管分别取煤油溶液 10 mL, 水溶液 25 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01 mol/L 的 NaOH 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滴定时需加入数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并激烈摇动至滴定终点。
⑥ 取样后可改变两相流量或转盘转速进行下一个实验点的测定。
3.注意事项
① 在操作过程中 要绝对避免塔顶的两相界面在轻相出口以上。因为这样会导致水相混入油相储槽。
② 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塔顶、底滞留很大改变操作条件后稳定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大约要用半小时否则误差极大。
③ 煤油的实际体积流量并不等于流量计的读数。 需用煤油的实际流量数值时必须用流量修正公式对流量计的读数进行修正后方可使用。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原始记录 NaOH 的浓度
八、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实验结论 本实验利用转盘萃取塔做液液萃取实验。 从中可以看出 当增加水流量时传质系数增加塔顶轻相的苯甲酸浓度明显增大而塔底重相苯甲酸浓度明显降低。 当其它条件不变增大转速时传质系数减小塔顶轻相的苯甲酸浓度降低而塔底重相的苯甲酸浓度增大。
2. 误差分析
① 转子流量计的转子不稳定实验过程中的流量与设定值不一致
② 实验中的滴定现象不是很明显使得滴定终点很难确定 ③ 实验仪器的系统误差造成数显仪上的数值误差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4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龚婕)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
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5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