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精选31篇)
关于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1
历史试题以突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原则,以基础性、创新性、导向性为基本目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情况;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总之,这是一份成功的试卷。
一、 试卷结构与特点
1、 试卷结构
这次历史试卷是20xx年的中考试卷,总分100分。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择题约占40分,非选择题约占60分。初步统计数据见下表:
2、试题的分布和分值的比例
3、试题特点
本次中考试题以《考纲》为指导,新课标为准绳,结构严谨,题量适中,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考查的内容仍是学科基本知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基本重点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选择题第1题考查大禹治水,第2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度的设立,第11题考查做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会议。
(2)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侧重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突出表现在读图学史题和材料分析题中,看图题注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知识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的综合能力。
(3)关注热点与重点,试题反映了这样一些重点与热点问题如:历史的重大改革,两次世界大战,科技革命。
二、成绩统计
1、181份试卷分数统计
其中最低分10分,最高分98分,净差88 分。九一班及格19人,及格率44.2%。九二班及格24人,及格率54.5%。九三班及格30人,及格率68.2%。九四班及格16人。及格率32%。 国家最高机构是什么?”。
三、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以致对相关知识混淆、混乱甚至是无知。比如22小题写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俄罗斯及日本迈向近代化的改革,大多数写的十大化改新,新文化运动等,究其原因,某些学生对历史知识重视和掌握不够;更多的是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这是某些学生历史基本知识薄弱或欠缺的重要原因。
(2)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比较凌乱,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如简答题写出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有的学生却写成近代化的探索,进而张冠李戴。
(3)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事件没有准确的把握,学生还很模糊。
(4)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致出现不应该的错误。比如第24题学生没有看清楚所要回答的问题便草率作答,得分点不够明显,失分多。
(5)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语言表达中逻辑混乱,书写潦草,卷面不够整洁。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习惯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中考试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重点的教学,要对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应理解到位。
2、教学中要关注时政热点,注重现实和历史的比较,特别是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与周年大事记相关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作专题复习,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复习时要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4、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等能力,在这过程中,但也要注意:千万不要为了发展能力而轻视历史基本知识。
5、考前一定要加强学生应试方法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字迹要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就能在中考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关于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2
我们一年级全体教师通过对试卷的整理、交流、分析,收获颇多!通过质量分析,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今后更有效、高效的教学,特整理如下。
优点:
1、第一题,按顺序填写大写字母。大部分同学不仅能背下来,而且能准确写出大写字母。少数学生把字母写错。
2、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准确连出反义词。
3、学生能够正确填写量词、名词。一只,一糖葫芦,一斤 4、让学生补充句子,组句子加标点这样题型完成较好。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标点和相应的文字,进行整理、编辑。特别给带有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补充完成,可见教师在平时的训练时综合性的指导!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5、古诗背诵比较扎实,多数同学能正确完成地填写。可见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背,更注重了学生的写!缺点:
1、现在一年考试不见了听写,在看拼音写词语中,出现了“初夏”“挑选”学生错误较多。原因在“初”和“夏”出现在不同的文章中,教师在教学时,缺少了知识的整合,词语的扩展!“挑选”作为二类词让学生来写,虽有难度,但也见教学时,也见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学得片面。
2、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在扩词的时候,多数同学只能组两个词。如“良”。学生只能组成良心、良好,个别学生组成了“粮食”。因此在以后的词语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不仅认识字,会组词,还要有能力根据不同的字的不不同意思组不同的词。多多益善。
3、补充词语“地写字”学生有的答课文的题目,冬0冬写字。学生不了解“地”的用法。
4、阅读题答得普遍不好。其中学生对文章理解得不透,不明白题意思。如:我家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的水草和河边的芦苇绿成了一片。学生能准确填出,小河在我家的(旁边)。可是就不能填出水草在,芦苇在。学生没有答题的思路,也没弄清楚什么意思。在阅读中找到表示颜色的词,学生能找到绿和金,但在“一群群灰黑色的水鸟飞出来”中找到的是黑色,很少同学找到“灰黑色”,在一课中学生接触过“黑灰色”但出现这里只是调换位置,可见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迁移能力都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灵活把知识教得深、教得广。
5、写话中错字多,一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从出现的问题来看,我们学生学得死板,题型训练不到位。也提醒我们教师,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提高自己的认识,才能用行动来服务于学生。
提质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抓好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2、抓好学优生工作,以点带面,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差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3、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阅读量,丰富词汇,提高语文修养。
4、在阅读中增加“动动笔墨”环节,标标自然段,数数句子,圈画重点、优美的词句。可以择优抄写。
5、以课为本,综合训练,还要进行单独的专项训练。如写字的训练。对字、词、句、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篇、看图写话,古诗都应该有专项的训练,并培养相应的答题技巧。
试卷命题的建议:
试题难度适中,对优、中、差有所兼顾。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知识与能力相融合。试卷全方面、多角度考察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掌握,题灵活性训练学生审题、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对今后教学具有导向性。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