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26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1
临近放暑假的时候,班长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张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登记表,要求我们利用暑期的时间投身到社会中去,目的是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积累社会经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想想自己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走进了当地医院,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对我们学生而言,实践就是从学校到社会,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工作人的角色转变。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对于我这个只有一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我知道穿上白大褂,自己就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了,而是一个以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病痛为己任的医生。当我穿着白大褂,看到病人一个个因痛苦而憔悴不堪的眼神,第一次感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这么的神圣。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好好学习医学知识,做一个好医生。
在医院的两个星期里,每天都和门诊医生一起上下班。每天耳濡目染医生怎么与病人沟通,怎么收集病情资料,怎么治疗。虽然现在缺乏一些专业的知识,但是跟着医生还是能学到不少他们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这对我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更好的履行医生的职责毋庸置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两个医生都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对我这个刚入门的小师弟自认也是相当的照顾。每当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都悉心给我讲解,都从最基本的开始教我。比如,针刺的手法和灸法、针与灸的结合——温针的应用、电针的应用及其功能特点、皮内针的应用及其功能特点、*位注射的应用和功能、拔火罐的方法和分类,以及基本的医疗卫生注意事项等等,还有很多是临床具体操作的经验总结,这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有的这些让我明白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的肤浅。当看到病人进过治疗后病痛减轻康复时的笑逐颜开,医生的成功感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医生的辛苦和努力在病人健康面前变的那么的渺小。
突然想到现在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的医患纠纷,虽然不知道其它医院的情况,但是在这里,我丝毫没有发现医患纠纷,反而是无比的和谐。我想,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排除病人和社会等方面因素,医院首当其冲,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来说,就体现在医生本身。有些医患纠纷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要想解决医患纠纷,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医患沟通,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在生命过程和许多疾病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有的虽已认识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信任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患病就诊,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容易对医疗方案不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告之真实病情后,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关系,也可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我想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好这些,那医患关系肯定会和谐不少的。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2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湖南图书馆图书外借开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 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湖南图书馆 开架借阅 研究分析
开架借阅是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提高藏书利用率的主要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向。这一服 务方 式在理论上早已得到认可。本文就我馆综合外借书库实行大面积开架借阅半年以来的情况作 了一些调查与分析,并对今后开架借阅提出一些建议。
1 综合书库开架前藏书利用状况
综合书库是我馆对外借阅的主要藏书地,书库面积1500平方米,藏书14万余种33万余册(除 小说外)。19xx年8月前采用闭架借阅的方式。读者只能通过卡片目录了解图书状况,查找所 需要的文献资料。由于购书经费的短缺,能提供给读者利用的图书资料数量少、复本低。加 之工作人员对藏书缺乏宣传与推荐,致使自19xx年以来每年的图书外借的册次一直停留在8 万册到9万册之间,藏书利用率只能达到22%左右。依19xx年对该库所进行的藏书利用率调查 统计结果来看,藏书的年流通率和利用率分别只有0.23次和6.75次,图书的零次率和1次率 相加已达到59.1%。例如:i227现代诗歌,这类图书有2680种5300册,整整齐齐搁置在 书架上,几乎从未被人利用过。k3-7各国历史,复本比例相对较大,几千册的图书也极少有 人问津。未被利用和很少被人利用的图书比例如此之大,这说明有必要认真地审视我们的工 作,改变我们的服务方式,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 ,去发挥图书应有的效益。因而实行大面积开架借阅提上了议事日程。
2 大面积开架借阅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19xx年8月综合外借书库在作了一些准备工作后实行了大面积开架。两层书库按照原来的藏 书布局打开了大门,每个书架上贴上简单的类目标识,让读者入库自由选择。迄今已有半年 之久。原来认为会出现的火爆场面并没有发生。外借图书的册次比原来闭架时反而低了不少 。用开架前19xx年3月至7月的5个月,和8月至12月相比较,前者外借为14,961册次,后者 是8634册次,下降了53 %。笔者在惊讶之余冷静进行了思考,认为出现这种不正常状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2.1 藏书陈旧、缺乏活力
综合外借书库大面积开架前已将部分近几年出版的图书与下库的新书集中一起,实行了小范 围的开架。虽然集中的只有2.5万余册,但由于这部分图书符合读者求新求快的阅读心理, 无疑对读者吸引力大。而书库内的藏书相比之下较为陈旧,同时在开架前又未进行重新组合 与剔旧,缺乏活力,激发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据统计,小范围开架的图书年均外借册次为 73,817册,图书利用率达135%。书库内藏书外借册次仅25,846册,利用率为12.76%。某些 时效性强的自然科学的图书资料,内容已过时,而此类图书占该库藏书的50%以上。
2.2 对开架借阅的宣传不够
尽管有50%以上藏书缺乏吸引力,但另外的40%以上的社会科学图书、中医药等图书应该还是 有用的,为什么也没有多少人借呢。笔者认为宣传不够应是重要的原因。①领导虽同意开架 ,但思想上却顾虑重重,既担心安全不能保障,又担心书库过大不好管理,因此不主张进行 宣传。②工作人员怕开架后乱架,增加整理书架的劳动强度,对于开架不但没有在读者中进 行广泛宣传,而且还对入库读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入库读者不多。③由于决定实施开 架时间仓促,事前的准备不够充分。书库内应有的平面介绍图,藏书情况说明,架位的标识 符号等都没准备或标识不清楚不醒目,不能使读者入库时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