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见报告(精选32篇)

2024-06-28 03:23:03报告范文打印
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见报告(精选32篇) 近几年来,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所忽视,学生不热爱劳动,劳动技能低、劳动知识少、生活自理能力差、鄙视劳动人民等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状况对于未来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见报告 篇1

  近几年来,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所忽视,学生不热爱劳动,劳动技能低、劳动知识少、生活自理能力差、鄙视劳动人民等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状况对于未来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劳动教育观念普遍薄弱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许多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劳动及其他教育问题,一切事务由家长全权代劳。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存在错位,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排名。

  二、劳动课程不健全

  在课程方面,许多学校不单独安排劳动教育课,即使安排很多劳动教育课还会被占用。由此可见,在理论上,学生长时间不能系统全面地学习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技能;在实际中,缺乏应有的实践和锻炼,这样“有育无劳”和“有劳无育”都将导致劳动教育定义的弱化。

  那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善家庭劳动教育

  1.家长劳动教育观念的改变。劳动教育即是一种生活教育,这便要求家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不可轻视、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劳动素质教育,要引导孩子参与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时由于家长并非专门教育人员,可能会存在教育理念及方法的陈旧化、非科学性,所以还需有关教师对家长进行观念引导,可以通过开家长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有利地促进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以便开展多种劳动形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注重劳动意愿的培养,积极鼓励劳动,孩子爱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喜悦、创造的快乐。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合理运用正强化,比如独立打扫自己房间卫生就奖励看动画片一小时等。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多出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充分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家长在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便需要家长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注重身教,每周可设置固定的家庭劳动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注重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劳动知识、得到切实的锻炼。

  二、强化学校劳动教育

  1.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制。若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要切实完善劳动教育保障。劳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向学生传授有关劳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应首先体现在课时上,我们要优化综合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改变劳动课程形同虚设的现状,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创造性。

  2.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

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见报告 篇2

  一、劳动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1.课程开课情况。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中心小学一至六个年级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个班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2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100%。

  2.课程内容。在实际开课当中,基本以课堂教育为主,偶尔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每个年级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3.基地建立情况。由于场地限制等条件,无专门建设场地。

  4.师资培训情况。每个年级都能对应一位劳动老师,参加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教育培训,平时主要以老师集体教研为主。

  5.经费投入情况。经费投入主要是工具(包括剪刀等)、材料(彩纸、中国结彩绳等)

  6.选用教材情况。教材参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劳动教育工作计划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鄙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是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四是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

  1.教学方案。一是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三是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四是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2.场地保障。本校劳动一般以课堂为主,对场地要求不大

  3.师资投入。本校有专门老师负责劳动教育课程,学校会定期安排老师去校外教研或在校内老师之间进行教研。

  4.计划经费安排。

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见报告 篇3

  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练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高校应该结合实际,从思想引领、亲身实践、有机融合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关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性劳动。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质走上工作岗位。所以我认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会劳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