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安全报告制度(精选28篇)

2024-06-28 03:21:33报告范文打印
安全报告制度(精选28篇)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免各类医疗纠纷,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规定如下:一、报告要求(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

安全报告制度 篇1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免各类医疗纠纷,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一、报告要求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卫生院医政科。

  (二)医政科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院长和分管院长,经院长批示后医政科在规定时限内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时限如下: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通过以下途径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制度报告:

  1、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2、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

  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四)医政科完成初次报告、核对后,应当根据事件处置和发展情况,及时补充、修正相关内容。

  二、事件调查处理

  (一)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医政科应积极配合科主任组织力量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封存有关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并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二)医政科积极配合科主任做好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查找事件的性质、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监督管理

  (一)医务人员瞒报、漏报、谎报、缓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或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经卫生院质量管理领导组讨论后予以相应处罚。

  (二)质量管理领导组针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查找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并按照规定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改进情况。

  四、附则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1)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2)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对于涉及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本制度所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不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安全报告制度 篇2

  一、目的

  为健全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公司生产运营情况,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保障食品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

  公司各部门,应根据下列内容,各自查验负责,按照每一项制度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如发现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必须立即上报主管部门领导,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

  三、内容

  1、重要情况包括: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过程中,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2、具体内容包括:

  1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2原料采购情况

  3食品添加剂采购及保管、使用情况

  4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

  5生产及化验用设备情况

  6生产过程卫生管理情况

  7产品出厂检验情况

  8产品销售登记情况

  9产品包装、存储、运输情况

  10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

  11问题产品处理情况

  12质量投诉处理情况

  13档案管理情况

  14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情况

  15停业、开业情况

  16使用新的食品原料进行生产情况

  17质量投诉情况

  四、要求

  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如有安全事故发生,需及时上报县级主管部门,不得隐瞒、误报;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解决问题,放置损害的扩大。

安全报告制度 篇3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

  有关部门,学校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一)建立卫生防疫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学校中层干部

  (二)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校医务室和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范文网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校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