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儿童调查报告(精选24篇)
2024年儿童调查报告 篇1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2024年儿童调查报告 篇2
目前我们国家农村的留守儿童有很多,他们大多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经常需要自己担负家里的劳动,同时还需要照顾自己,遇到问题也不能很及时的和父母进行交流,所以留守儿童在课余的时间里除了去完成完成作业,几乎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的阅读。
目前该怎么对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提升,并且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已经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一、举办野如何认识课外阅读冶的主题班会
在班级的在班会上,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为什么要去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还有进行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成长有什么帮助和影响等。在班会上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鼓励,使他们都可以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课外阅读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都可以说出来,同时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还有可以运用主题班会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不但能够对读书感兴趣,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应该读好书,读一些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有益处的书,比如《爱的教育》和《安徒生童话》,以及《成语故事精选》、《小故事大道理》和《三字经》等一些能给学生启迪的读本。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制定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的阅读的计划,然后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监督。真正地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可以说让小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说这些都是提升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方式。
二、运用晨读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
在晨读的时候可以腾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但是这需要同学的自愿,或是按照学生的推荐,事先一个星期就对晨读交流进行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要求交流的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且说出具体好在哪里,使同学之间相互真正地做到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
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交流上,还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同学们可以对自己课外阅读的感受和心得以及体会进行交流。让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分享课外阅读产生的快乐。
四、建立班级课外阅读作品展在班级的墙壁上可以设计一个阅读的园地
对留守儿童在课外阅读上的体会进行展示,同时推荐给学生们一些好的书籍,让他们积极地进行分享,激励留守的儿童在课外阅读上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
五、设置班级流动图书架袁使更多的留守儿童有书读
很多的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家里的老人进行抚养的,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这样的一种情况就使得在课外读物的购买上很“吃力”,孩子们的阅读也不全面。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流动的书架,老师可以从图书馆去帮学生借阅一些书籍,然后以流动的形式使得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够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对于一些课外书籍比较多的同学还可以鼓励他们将书籍拿到班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阅读。
六、积极与家长联系袁构建家校共建平台
一些家长只是对学生的分数看的很重,认为孩子学习和阅读的目的就是应该获得分数上的提高,所以很多家长都是鼓励孩子把学习的精力都放在教科书上,他们宣导的概念就是进行课外阅读是对学习时间的浪费。
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状况,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虽然在学习上获得的成绩非常好,但是也只是知道课本中的东西,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比较的刻板,针对这样的情况还需要教师去和家长积极地沟通和交流,使家长真正地明白课外阅读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以及拓展,是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需要补充的一种知识,让家长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家长的认识提升了,也就能够使学生对课外的阅读有所重视,并且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七、利用多种资源袁拓宽阅读渠道
鼓励学生到学校设立的“留守儿童之家”去阅读或者是借一些图书进行阅读,老师还需要定期的领着学生们到附近的“留守儿童之家”去阅读课外的图书,同时鼓励他们回到家以后,去村委会的阅读室阅读或者借些书籍。
然后还可以适当地选择将借来的图书带到班级和同学一起去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渠道不断被拓展,并且还能够加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随之提升学生在阅读上的兴趣。结束语提升留守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希望以上一些措施可以对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提升,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并且通过阅读增加知识,丰富自身的阅历,提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2024年儿童调查报告 篇3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