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精选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精选5篇) 我们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很有收获。这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背景距离学生久远,学生走进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何高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 篇5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通过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虽然学生对李大钊有些了解,但李大钊所处的时代距学生较为久远,孩子们很难真正深入文本去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人物形象,在对学情有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李大钊的革命品质。
对于文中“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个部分,我采用的是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以第一部分的学习为例,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指导他们体会句子时,可以从重点词语、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联系背景来进行体悟。接着,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被捕时”和“在法庭上”。最后,提出问题:李大钊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回顾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最终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形象,激发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首尾呼应是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我在教学时充分关注了这一点,利用对比开头和结尾文段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写作特点,并且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在上课之后,留给我深刻思考的一点是:本文不仅是一篇怀念革命先烈的文章,也是一片寄托女儿对父亲的思念的文章,在教学时还应结合李星华的生平资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怀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