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广播稿范文(精选7篇)
春节的广播稿范文(精选7篇)
春节的广播稿范文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趣味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的广播稿范文 篇2
主持人:甲、乙、丙、丁
(音乐:《春节序曲》)
甲:童真的天地,青春的舞台
乙:珍贵的童心,久违的欢乐
丙:用电波拉近你我的距离,用声音传递无限精彩。
合:“快快乐乐过寒假,红红火火拜大年”。实验小学雏鹰空间站开始广播啦!
丁: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is broadcasting about chuying space!
甲:本次的播音内容有:一、快乐驿站----大话春节;二、民间故事----“福”到了;三、过年情结:五大过年新花样;四、理财宝典:压岁钱该怎么花;五、心理导航----网络、家长、孩子;六、完美假期----寒假活动倡议
(音乐)
乙: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在这里,实验小学全体师生给全市人民拜个早年,祝大家(合):兔年大吉,合家欢乐!happy new year!
(音乐《闹新春》)
丙: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今天的节目就从春节开始聊吧!
丁:春节又叫“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自从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到了农历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音乐《幸福年》)
乙:甲,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贴“福”字,而且还要倒着贴?
甲:我当然知道啦。告诉你,春节贴“福”字呢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别人一说“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福”字倒贴也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帖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立即命令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祸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所以,今年过节,别忘了贴张“福”字哟!
(音乐《花好月圆》)
丙:丁,今年过年你准备怎么过呢?
丁:我啊,我早就想好了点子,我有过年五大新花样
花样1:如如意意传统年
与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外来务工者一起吃年夜饭,多一分热闹,多一分温暖,过一个安全、开心的春节。
花样2:社区街道和谐年
走进社区、街道。搞卫生、送春联、做游戏,共建和谐街道,共创和谐社区。
花样3:除夕巡夜守岁年
除夕夜陪伴值勤的民警、医院的护士、车间的工人、饭店的服务员等一起守岁。
花样4:互联网上真情年
利用e-mail、qq等互联网上的通讯方式,向外地朋友致以节日问候。
花样5:平平安安健康年
新年健身真高兴,人人参与运动,健康快乐。
(音乐《恭喜发财》)
甲:过年了,我们孩子的腰包又鼓起来了。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上千的压岁钱让我们的“帐户”数字直线上升,如何正确认识“压岁钱”、合理使用“压岁钱”?哪些“理财之道”适合今天的我们,打开下面的“理财宝典”,这里将教你如何健康消费、聪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