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干部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5篇)
体会二:要突破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地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整合。
体会三:“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选择。“一村一品”,是指为了提高整个村的发展活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努力打造“一流”和“尖端”化。
要发展“一村一品”,就必须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县、乡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三、学到有用的工作技巧,拓展了思路
兴文县徐秋华副县长,通过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工作技巧和处理群众事务体会,从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重点难点、技巧三个方面为我们讲授了“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我深深认识到:心存百姓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为群众办实事,是赢得民心的保证;公开公平办事,是我们工作中的处事原则。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吴郁魂教授,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为专题,通过翠屏区谢坝村、南溪县长江村发展“一村一品”见成效,重点讲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意“生态、安全”,加大农副产品的加工力度和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业产业化在带动农民致富上的优越性,特别是打造“一村一品”这一途径的意义。
四、上级的高度重视,坚定了信心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争议性较强的话题,有人认为当“大学生村官”可以发财;大学生把“村官”作“跳板”,为了以后升迁;“大学生村官”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同时,有的“大学生村官”也觉得待遇不公平、身份太混乱、干事有风险没保障、前途不明朗、生活艰难、上级主要领导交流少等。所有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使个别人有了“混日子”的想法。
市委组织部精心举办的这次培训班,邀请了很多在学术或工作上有独特见解和有相当建树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讲课,他们在百忙之中的授课,是对我们身份的认同,充分体现了组织、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重视,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心。这次培训获益匪浅,机会难得,希望今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最后,再次由衷地感谢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和培养。
中小学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201*年*月*日至*月*日,**市军转干部队培训班学习进行的圆满顺利。从始至终,我们学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认真对待,行动上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使我们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见识,得到了启发,坚定了信心,激发了责任感,牢固树立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培训特点
(一)多方协作办学,组织严密
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市委高度重视本次军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在培训工作开始前,*市委组织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对201*年的军转培训工作进行安排布署,明确本次培训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市委党校负责具体教学和后勤保障,警备区转业办、武警**部队政治部转业办、公安现役办协调配合,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确定了教学主题、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军地联合管理的模式,为军队转业干部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周到的管理服务。三是培训期间,针对培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并以学员座谈、班主任和联络员情况收集等形式,及时了解学员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解决,消除学员心中的疑虑。
(二)教学目的明确,主题突出
本次军转班的培训,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将201*年军转干部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学习,着眼于帮助学员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理论、公务法、政府管理、依法行政理论,公务员行为规范、公文写作等必要知识,解决好军转干部 “如何转变”,“如何适应”,“如何发展”即“三个如何”的问题,力求提高学员的战略思维、依法行政、工作拓展等能力,为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自己重要贡献。通过教学初步取得了以上的目标。
(三)理论联系实际,方式灵活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老师在研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的作用,增强了教学的研究性、针对性和互动性。
(四)创造展示平台,活动丰富
军转干部在部队工作多年,具有很好的集体观念,在文体活方面普遍都有一技之长。培训期间,各级单位在资金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努力为每位参加培训的军转干部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丰富学员的课外生活。一是文体活动,增进了解认识。培训期间,通过球类、棋牌、拔河书法绘画等活动的开展,增进学员间的了解,加深相互认知,建立崇高的友谊。二是文艺晚会,展示精神风貌。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八一文艺晚会”的排练,通过诗朗诵、舞蹈、大合唱等形式展现了所有军转干部的精神风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得到各级认可与好评。三是学员论坛,晒出各自观点。让学员走上讲坛,针对某一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看法,展现不同视角,使学员学以致用,交流思想,展示才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培训简报,联系教学两极。开办了每周一期培训情况简报,及时准确的反映各阶段的教学进展情况和学员动态,得到各级欢迎。培训期间,学员们积极踊跃投稿,共收稿*篇,共编辑印发简报7期。即锻炼了学员的写作能力,又为各级及时掌握培训情况提供了参考。
中小学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几天来的培训,听了专家们对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干部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真正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1、要做到认识到位。
认识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现创新的首要前提。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改变“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思想,站在培养跨世纪“现代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实抓德育。避免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保证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要树立效益意识。
这是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任何工作都要谋求和提高效益。那种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论最终效益如何、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告终的不讲效益,不计利害的做法,只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就要讲求效益。不讲效益,便无所谓创新。
3、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应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丢掉僵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和突破思想,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以逾越过去德育工作路子越走越难、越走越窄的困境。克服墨守成规,力求创新搞活。
二、要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竞争。而这一切挑战和竞争都集中在“一种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人的身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乎潮流,知难而上,携手共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极大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
1、要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工、学农、军民共建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