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5篇)
闫贺老师执教《背影》,她的设计思路让我耳目一新。同时也感觉这个思路要更顺畅,更能攻克教学的重难点。由真实的父爱的故事,导入课题,代入感非常强。后直接到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分析背影,体会父亲的难,体会父爱的深沉。接着分析父爱子子不解,儿子并没有体会到这份父爱,也没有理解这份父爱。然后有分析道,父爱子子怜父。推出父子关系大事表从18岁到32岁。结合着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了最后父子的和解。同时拓展到学生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该如何与父母相处。思路清晰,又重点突出更不乏新颖的点睛之处。咬文嚼字的精讲教学理念在这个课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亚敬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更是让我惊叹。抓住两个字,一个那一个这就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把托物言志以及情感的变化都一并清晰的捋了出来。找点之准,构思之巧让人赞叹不已。更让人望尘莫及的是,她对文章朗读的指导。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活动,读出远近,读出强调,读出情感,三个不同的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指导的精准又到位。
丁国斌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发现我的特点》,副标是素材扩展,这节课是针对目前学生在写作上的一个素材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引导。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次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由例文《这就是我》来分析,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特长爱好才是第一素材库。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素材到底从哪里来?这节课让我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作文素材的瓶颈该如何突破。
总之,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明确了语文精讲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开始有意识的站在大单元备课的角度去思考自己课前的备课活动,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环节。作文也在素材方面,在作文的整体教学辅导方面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的和清晰的思路。
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以前我们的学习总会把课文当作重点,单元导语曾经受到过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是以前没有认识到单元导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但在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制定自己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并将这一单元列出提纲。看了单元整组教学的介绍,才知道我们在教学新的单元时,不能将每篇课文单独来备课,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学习我还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这种“单元整体教学”与学生自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能有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整体提高。单元教学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先自学每篇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提出并交流。由于交流阶段一般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交流内容一般为:学懂学会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讨论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以求得到解决。全班同学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由于单元教学的速度快,效率高,因此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但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通过这次“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在线研讨的活动,我感觉到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的在学习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我们外出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现将我们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一:学习方式的改变,预学—共学—延学,这是清华附小现在正在实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老师的备课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一箭双雕的效果。在这种学习模式的指导下,每位老师不用再单独写教案,而是把教案和学案一起熔铸在乐学单上,乐学单上有这样几项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课文前的疑问;对于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学完本课,你明白了些什么;推荐与本课相关的书籍、电影等。并且有了乐学单,学生也不再需要做其他练习册上的题目了,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有效率。
二:课堂上尽量少讲,多做。数据显示,学生听的效率是25%,做的效率是75%,因此老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独立思考。
三、让学生多读书,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如,清华附小的固定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等等,学生课间可以在走廊上翻阅不同种类的图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上阅读课,学校有专门的流动图书供每个班级传阅。
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一、巧聚智慧集体备好课,做到整体与个体结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聚大家智慧进行集体备课,更能备出完整实用的课。首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对每个单元主题内容、每一篇章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课外文章都进行整合研究,结合单元前面的“导读”内容,确定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学情等,进行整合连贯,把握主攻方向,然后设计出单元整体教学教案。如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多彩的民族”,除了课本列举的课文外,还可以整合《泼水节》《眼镜蛇王的传说》。其次,根据一个单元目标教学,结合学生听说读写练习设计“单元学案”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然后,着眼于各班实际情况,以体现从扶到放,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以知识为起点到以能力为终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能动性,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实事求是地充分利用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必要的调整。这样,集体备课既体现整体性,又有个性差异;既有明确的目标性,又有个性难点突破性;既体现教师整体智慧,又发挥教师队伍团结协作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依大纲要求,做到总体目标和具体目
课堂教学目标应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抓住了课程标准,自然纲举目张;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的能力。尽管教材只是个例子,但我们还是要抓住课本以及课外知识。每个单元前的导读,则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目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以及单元里的百花园训练内容,是更细更实的学习目标,是实施重点学习目标的扩充和延伸。这些既定的目标,为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提供了量化依据,我们据此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坚持依大纲要求,紧扣课文中具体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度,既是在大纲统帅下的目标,又是符合课本要求的目标,把“教与学”落到实处,通过一个个单元的目标教学,收到一个个单元教学目标应有的效果,并一步步达到大纲规定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实现目标统一。
三、优化课堂教学,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单元整体教学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体现语文教学的能动性、阶段性、层次性、方向性和创造性,很难想象用那种单一不变的课型模式完成单元整体目标教学的任务。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根据目标统筹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等方面,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走向教材,内化教材,运用教材,在有限的时间里起到内化、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连贯知识结构,做到提高动脑能力和自学能力
单元教学要从整体上考虑教学设计,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照顾教学环节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连贯与概括,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从而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动脑能力和自学能力。如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名著之旅”。这一组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课文,篇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孔明借箭》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战风车》选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诃德》;《童年乐趣》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本单元课文从文体上看都是小说,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映社会现实,因此教学时在把握故事内容、情节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性格、品质、特点,领悟小说反映的有关社会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书籍的鉴别、鉴赏能力。扩展学生阅读面,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从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作品,吸取高品位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然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试着分析经典名著,写写读后感。如有学生写道:“我比较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像冰心、巴金、鲁迅等著名作家写的书。”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连贯知识结构、巩固教学效果,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