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5篇)
我们还听了段海春老师的英语预习展示第一课和矿区中学陈丽老师的第二课,听课后接着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英语是一门语言,不同于语文、数学,因此在备课、上课的环节上也和其它学科有所区别。在预习板块上,他们也进行了整合有集中识词、单纯预习、预习指导、朗读课、语言引领等方式,形式多样。提升展示课是要把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达到运用和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一环节重点就在设计开放性的导学案上,设立任务超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我们目前还要面临考试,所以专门设置了巩固板块,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进行有效的有目的的训练。其中,也需要教师点拨和穿插巩固。关于小组的建立和建设,分组时要特别注意帮带对子要邻近,交流对子坐对面。小组要经常进行改建,可以自由组合、选秀、分层对组组合,小组要经常进行反思。要建立好小组的评价机制,做到日上课,周上板,月上本,评优评模来激励学生坚持小组合作。
在编写导学案上,我们以前的导学案就是练习题,从简单练到难。在听完专家的讲解后,恍然大悟。好的导学案应该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探究、阅读理解和学习能力,应该有适当的留白,从我们的太过于具体到粗放,达到无招胜有招,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力。
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有很多地方是我们学校可以借鉴的,也有一些是需要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变的,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走课改之路,高效课堂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革中才会逐渐完善。
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一名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从每一个单元结构内部来看整体性。
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何设定整个单元的目标从而实现目标与学生能力陪养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单课式备课,虽然对一个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只关注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走向片面化,难以发挥语文教材的多重功能。根据课标理念,为真正落实语文素质教育,应从整体入手,确立单元教学“三维目标”从三个方面深挖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听、读、说、写与思维能力分别在不同的教学程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有效避免了因教学目标不明而造成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要体现整体性、结构性和相关特点,要把课文的每一个单元看成是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游离的。
在教学必修五的第一单元时,可以抓住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里,找出有环境描写的地方,整合成一个课时来上。这样一来,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最关键的是紧扣高考的有关小说的考点之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样教和学就能和高考结合。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由内容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由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由重视教师作用走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应该总揽全局,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单元难点、要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广的空间去阅读、感悟、实践,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感悟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以单元为整体,贯穿到局部。我觉得这样学生也是容易接受的。其实,有时侯,我们一些老师也这么做过。当然,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老师备课的难度明显增加高中新课程实行“模块制”以来,“课时紧张”成为最尖锐的矛盾。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课改之前的习惯,一篇篇课文教下去,很可能急赶慢赶,还是每篇课文都只能蜻蜓点水。因此,只有单元教学,才对众多教学内容做出适当整合。
设计单元主题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创编表演课本剧、讲故事、辩论、资料搜集与整理汇报、读书交流、朗诵等。
教师做好45分钟的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散文,必须先从单元整体把握散文的特点,才能有一个切入点,引领学生去学习散文,感悟散文,从而到达鉴赏散文的目的。
高中语文中用系统论来建立起单元教学整体观有益无害,体现了高速、高效率。第一,我们不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逐一讲析,也许原来十几课时才能完成的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只需几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并且促进了学生自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潜力,也提高了效率;第二,是向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启发式教学,能让教与学双向交流,产生和谐的共振,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第三,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形成了整体训练体系;第四,节力省时,有利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调动了学生的情趣爱好。
单元教学中的“单元”不能简单理解“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语文课堂真的需要深思,一个灵感,一种突现的创意都是巨大的收获。若干年前,我们的语文老师这样教过,而现在,我们又如何实现变革与突破呢,值得思考。
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视是真正地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考虑的,教学设计如果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
单元整体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体,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我同意这个老师的看法。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单元内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应能对此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适当调前或调后,有些内容可适当增减。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驾驭教材。
一名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从每一个单元结构内部来看整体性。因为现行课本大多以文体作标准组合单元,即同一单元就是同一文体。在文体知识和写作规律上均有其共性。如果就课型设计而言,也能看出一个单元的整体性。一个单元大多是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一半。那么选用教学方法就可以从“精讲课、略讲课、阅读课、检查课”等课型入手,做到“精略细粗相结合,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最终成功达到节力省时高效率。
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对单元教学设计有的新的认识,这可以较宏观地把握教材内容。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直观地反映单元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应该说单元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个人觉得单元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单元内容的教学主线或主体思路。单元教学设计,它包含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的内容,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觉得应考虑的更宏观,相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分析的较为粗略。
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来说,只是对一个知识点/节的教学进行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只需一个课时,在教学形式上,一般只采用一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虑的更全面、更具体、更细微,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指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为解决一线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困惑,促进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好研网组织全省高中语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在线研讨的活动。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以前我们的学习总会把课文当作重点,单元导语曾经受到过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是以前没有认识到单元导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但在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制定自己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并将这一单元列出提纲。看了单元整组教学的介绍,才知道我们在教学新的单元时,不能将每篇课文单独来备课,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