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最新论语的名言少字 论语名言的心得体会(优质13篇)

2023-11-02 06:13:11心得体会打印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一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汲取智慧的重要资源。其中的名言警句给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让我们认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段:修身篇

论语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我们作为一个个体,首先需要自我修养。必须以诚、信、谦、和为宗旨,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只有追求道德的至高标准,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高尚的品德。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诱惑,我们都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这是修身的重要之道。

第三段:齐家篇

论语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一个人修身的基石。有一句名言:“君子取诸身,小人取诸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与言语是源自内心的真实,做到修身齐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自己先做到,才能以身作则去影响家庭成员。孔子还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是对于孝敬父母的强调,只有孝顺父母,尽心尽力,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

第四段:治国篇

治国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论语中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孔子认为:“国之以礼,则难违也,约之以礼,则信之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秩序与稳定需要依靠礼仪来维系。只有通过礼仪的约束,我们才能使社会和谐而稳定。同时,我们个人也要遵守法律,尊崇规则,做到自律,才能希望他人也同样守法。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第五段:平天下篇

论语中关于平天下的观点巧妙的融合了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思考。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说明了一个人的真善美应该通过行动来体现,而非言辞。论语还提倡“五教”,即:仁爱、义务、谦虚、慎终、思过,这些教诲使我们认识到,只有追求公正与平等,才能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完美。

结尾: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体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只有先做到自己,才能影响家庭和社会。在成为一个合格的个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富裕的世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虽然来源于古代,但其智慧之光永远闪耀于人类前进之路上。通过学习论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修养和品德,这将伴随我终身,指引我前行。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二

(一) 其使民也义。

(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七) 放于利而行,多怨。

(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十一)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十二)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十四)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十五)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十六)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十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十九)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十) 贤哉,回也!

(二十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二十二)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十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十五)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二十六)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二十七)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二十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十九)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三十)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三十一)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三十二)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三十三)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三十四)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通过其中的名言警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对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些名言不仅对后世的教育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指引。

第二段: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和理解他人。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深刻地告诫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始终抱着这样的态度,尊重和理解他人,那么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更融洽,我们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第三段:持续学习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学习,孔子有一个著名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通过思考来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质。此外,孔子还提出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群群乎无曰费而费。”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要以自己的修养来影响他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也才能给别人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第四段: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论语》中的名句不仅影响了人们对待他人和学习的态度,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许多智慧。比如,孔子有一条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求精细,而不是一味追求多样性和数量。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不要急功近利,要注重细节和品质。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生活目标。

第五段: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通过孔子的名言,传递了许多古人智慧的结晶和人生哲理。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论语》中的名言,从中汲取金玉良言,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才能够在当代社会中有更好的价值实现,并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名言,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生活素质,更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论语》,将其中的名言变成自己生活和处事的行动指南,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的人。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弘扬中华文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论语》,将这份宝贵的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世代相传。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四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4、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6、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7、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8、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9、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10、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11、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本·富兰克林

12、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14、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采

15、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18、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19、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五

(一)其使民也义。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四)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七)放于利而行,多怨。

(八)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十一)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十二)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十四)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十五)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十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十七)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十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十)贤哉,回也!

(二十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二十二)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三)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十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十五)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二十六)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二十七)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二十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十九)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三十)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三十一)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三十二)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三十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三十四)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六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四,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我欲仁,斯仁至矣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5、言必信,行必果。

1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7、一个君子,不会太在意饮食的好坏、居住环境的`安逸与否,而是在提高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做事敏捷,言语谨慎,跟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努力改正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这样做才可以算是好学的人。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9、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必察焉。

23、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2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5、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26、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1、小不忍,则乱大谋。

3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33、未知生,焉知死?

3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巧言令色,鲜亦仁!

4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4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4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4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4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9、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5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5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5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5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62、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教无类。

6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64、德不孤,必有邻。

6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7、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8、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69、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优也。——《论语——述而》

7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7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6、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7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78、吾日三省吾身

8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8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4、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8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8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87、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七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寝不尸,居不容。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君子周急不继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食不语,寝不言。

3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6、德不孤,必有邻。

37、未知生,焉知死?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的名言少字篇八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