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生产的心得体会(精选34篇)
最后,在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要下大力度。因为班组安全文化是最基层、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作用点是班组的每一个成员,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就是文化建设的无形体现,最终在班组内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的工作态度。我们要从班组管理入手,结合班组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提炼出安全管理理念,在全矿井的安全文化共同愿景下,制定出安全文化的共同目标,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
最后愿我矿安全文化建设成效喜人!
最新安全生产的心得体会 篇32
西关分社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分社全体职工在二楼会议室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影片,我看到影片的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最终害人害己,从中我也领悟到了就很多教训,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要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要为利益,侵蚀自己的良心。只有对得起良心,才能做到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银行事业的成长离不开合规经营,更离不开风险防范。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自身做起,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在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行业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前台员工我会坚守规章制度,熟悉各项业务流程,做到防范风险,人人有责,合规操作,从我做起。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很多的规章制度看起来是在束缚着业务的发展,其实细想想,这么多的规章制度的建立,都是从许多的工作经验教训里来的。哪一起案件不是因为违规造成的?哪一次惨痛的教训不是因为不合规而形成的?
我认为作为银行服务窗口的员工应从我做起,一点一滴,合规操作。我会坚守规章制度,熟悉各项业务流程,做到防范风险,人人有责,合规操作,从我做起。作为服务窗口的一名员工,我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慎重对待每一笔业务的同时,也会牢记“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严格按照规范化服务标准来接待每一位客户,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开户资料不全的客户要求开户,不能支取现金的客户想违规提现,票据要素不全的要办理结算等现象,但作为前台人员,我们要提供服务也要坚持原则,这就需要提高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在客户的要求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生硬地说“不”,而是要用良好的态度向客户解释不能办理的原因,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依然提供了优质服务。
总之,我们银行的服务工作必须要要坚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防范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从自身做起,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把我们各项工作做好。
最新安全生产的心得体会 篇33
一、企业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在有些企业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决策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偏重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生产轻安全,重利润轻安全投入,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这是目前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二、企业安全责任履行不到位,特别是安全投入方面有较大不足。
许多企业只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安全投入不足,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如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生产设备陈旧老化、本质安全度低等现象仍在不少企业普遍存在。
三、企业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安全管理不到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这几年发生的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仍然有很多的欠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缺乏落实等,这些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企业员工的三级安全培训流于形式、职工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事故案例表明,企业只有抓好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步入安全发展的正轨,如某单位工业厂房施工,因楼梯临边防护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已发现隐患,但未执着落实整改,一名施工人员从楼梯顶部横头处跌落身亡,血的教训让我们明白,安全无小事,安全管理贵在一份执着,一份坚持。
安全生产,主体在企业,因此,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更好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呢?我总结了一下,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建章立制,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企业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健全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配套落实措施,加强检查,严格考核,落实奖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
二、抓设施完善,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企业要按照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规范要求,加大安全投入,添置、完善工作场所、生产设备、电气装置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严格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杜绝先天性隐患,从源头上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抓好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
三、抓教育培训。
(一)强化企业人员素质培训。落实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大力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有条件的高危行业企业可通过兴办职业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制订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落实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费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二)加强安全技能培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新员工上岗前、转岗员工换岗前要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其具有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三)强化风险防范教育。企业要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做到安全宣传教育日常化。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
(四)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努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
四、抓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涉及到人、机、料、法、环境和时间等多项因素,达到了这些要素的和谐统一和有效控制,就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目前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提倡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里,通过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使人的行为与各种要素达到和谐统一,以确保安全。安监局一直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从从业人员基本条件、应急管理、主要负责人安全履职、专家安全检查、“星级安全班组”创建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化指导,督促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五、抓应急救援,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强应急管理。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可能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方案和应急管理办法,并注重与社会应急组织体系相衔接。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及时分析查找应急预案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修改完善,防止因撤离不及时或救援不适当造成事故扩大。
(二)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特级、一级企业,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或单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