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3篇)

2024-03-20 21:09:55心得体会打印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3篇)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心得体会范文 篇1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

  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这个新起点,意味着“素质教育”由教育理念、教育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意味着“均衡发展”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意味着政府将更多地承担起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意味着广大教师的地位、职务、待遇、培训等将得到更有力的法律保障。下面,我就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谈谈个人的一点学习体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抱住过去的应试教育的老一套不放手,应该让学生走进更广阔领域学习,力求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师德风范,那就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识,身为传人之“道”,解学生之“惑”,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阵风。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细致的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每一天,体现在学校各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发展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求知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为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而出力;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新法中,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新法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新法对义务教育的管理机制有了明确的规定。

  新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前,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带来了择校等一系列问题。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法律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这些都会从法律层面保障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新《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依法执教,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使新《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义务教育法》规定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法的强制性以及法律责任。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尤其对其中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感触颇深。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哪怕是一个不十分出色的孩子,只要老师关心他,重视他,为他提供各种机会,他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为此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里,不应该挫伤他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教师应树立真心诚意对待学生,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的观念,使他们在信任与被重视的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而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老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用真诚和全身心的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育学生时,应讲究方式,注重艺术,三思而后行。面对那后进的、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要放平心态,用发现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即使在最难教育的学生面前,也要信心百倍,透过学生气人的一面,看到他可爱的一面,看到他的热情上进。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因此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我们在追求一种教育理想,一种发展的理想,这种理想我们并不强求最后百分之百地实现,事实上,在追求的过程中,每个人、每所学校都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而每个人、每个学校真正得到发展了,才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心得体会范文 篇3

  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一次活动于 10月18日在某幼儿园如期举行。此次培训的主题是幼儿园科学活动。上午听了由某幼儿园两位老师执教的《绿色食品》和《消化系统》两个科学活动,下午是两位专家的讲座。一天活动满满当当,收获多多。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的一个概括,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这是一个大目标,也是我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回味着目标,在回看我们现今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总觉得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知识目标的达成这一点太过于关注。所以,所有的环节、教学具的创设和安排都是紧紧围绕着知识目标的达成来设置的,对幼儿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在这种理念中逐渐弱化了。看似很完整,看似很完美的一个科学活动,其实早已偏离。

  如何很好地贯彻这一目标,我觉得我们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途径:多看专业书籍,吸收消化专家正确的教育观点

  2.准确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探究内容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这一点很重要。太难和太简单的内容都不足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探究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

  途径:在幼儿生活中寻找科学探究内容

  3.家园合作,开展前期探究活动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活动前期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多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做的好处能扩展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幼儿的下一步探究做铺垫。

  4.教学活动中,遵循幼儿的探究思维特点

  因为是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幼儿不熟知的知识和领域,思考、提问、设疑是幼儿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先让幼儿说说对于你有什么问题?小小一个问题,却能引起幼儿足够的好奇心,然后再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提问中,老师要强调“你是怎么做的”“你想说什么?”鼓励幼儿在探究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