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3篇)
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本次培训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往都是外地的教授或是专家授课,他们更注重的是理论,有些技巧和方法也不是很适合我们农村的孩子。这次培训的授课老师是我们县实验中学的何征副校长。何校长结合我们山区的实际,把她在1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倾囊相授,既有理论,但更注重于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在我们乡镇中的教学中操作性还是较强的。在这六天的学习中,让我收获甚多,也让我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谈谈这六天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提升教师素养,成就精彩语文”。主要针对在面临中招考试时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复习迎考,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我也曾多年教初三,每次在教学中都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如:复习时间不够,古诗文和文言文内容多,复习起来累而且效果不佳,修改病句很多学生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等等。在“中考试卷质量分析及应考策略”这一讲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导致复习时间不够的原因是没有合理处理教材。每次我都是在第二学期的
五、六周才授完新课,剩下的时间就很少,而且还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到剩余的一段时间去复习,那样时间就更不够了。在同行间的分享中,我发现他们的不少方法是值得我去借鉴的,如古诗文、名著阅读、和文言文课内阅读可以在第一学期时利用早读和晚修的时间开始慢慢复习,那样就解决了不够时间复习这个问题了。在这一讲中受益更大的是何校长的讲授和分享。何校长具体分析了各种题型及评分标准,每种题型她都会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复习方法,如:古诗文复习教师要学会筛选,最近几年考了的,一带而过,考较久的或新增未考,利用早读课默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告诉他们默写的内容,那样就解决了差生默写不出来和不喜欢默写古诗文的问题。对于病句题,要学会修改病句必须掌握中文语法,现在教材没有要求讲语法,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入中文语法的讲授。对于阅读题的分析让我感触较大的是评分标准。平时的单元测试是没有评分标准的,我在改卷时都是从大处给分,从宽给分,只要答到点上基本会给满分。听了何校长对评分标准分析后,才明白为什么在中招考试中有些同学的成绩都不如平时考得好,这一点告诉我今后在改卷时一定要按评分标准给分。
写作文不仅学生听到头痛,老师也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在“写作指导之考场作文指导”和“写作指导之平时作文训练”这两讲中也让我收获甚多。
我在教学中就会遇到一些学生平时写作中的作文都写得不错,但到考试时作文就写得不怎么好,何校长所教授的方法正好解决了我的这个问题。何校长指出要想在考场上写出好作文拿高分必须要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记叙文。还要稳、细、精。写好事,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简单叙述,要加入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写出自己最好的字,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力求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何校长还一再强调一点就是首尾要点题。在平时作文训练这一讲中,导师的'讲授和同行的分享,让我学到了不少训练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拿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范文,在阅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将写作有机渗透到平时的写作中,善于利用生活的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善于用评语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一点是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较欠缺的,有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肯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阅读指导”这一讲中,何校长拿中招试题做范文,让我明白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穿插答题训练,教会学生确定文体,审清题意,了解得分点。后面一个是比较难的,这就让我意识到以后在阅读训练中要明确评分标准,才能让学生学会抓住要点答题,拿到高分。
这次培训虽然比较短,在这短暂的六天里,我认真听,仔细记。何校长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同行们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出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让我学会了思考,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以减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为教育教学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本次网络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并且听了全县优秀教师的展示课,老师们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那么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呢?
一、要有目标意识及落实目标的意识。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后的练习我想: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谈教学效率,把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就是有效教学。除此之外,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及落实目标意识——过关意识。每个年级段的写字和朗读一定要落实,要过关,教学中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该默写的一定要默写,该背的一定要背。
二、要做好对话中的“首席”
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这一环是关键。课堂上要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的,少问,少讲,多示范。示范是最好的.老师,要惜时如金,尽可能减少课堂时间的损耗。
三、莫把课堂当讲堂,莫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
课堂是学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的、激励的语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语文课上有些讨论并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留下的是字词、是语感,是不可言传的感受。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就会使语文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声光电一起上,弄的学生头晕目眩,就会使语文味儿少了。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教学生不懂的知识,一定要有过关意识。
五、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得好,读得有收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远不止上面提到的策略,还有专家们提出的: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2.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3.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4.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5.创设大问题背景,实施有效对话;
6.适度拓展、坚持练笔等等。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课文的精髓,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构建有效、实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程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意识到,“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积极地行动之上,而作为“领路人”的我们,要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品质来塑造品质”,要用自身的精神品质来影响学生的精神品质;并让学生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学习才是硬道理”,要用“感恩”的心来面对社会,报答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