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手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4篇)
一年级新手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篇1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学前班走进正规的学校教育,虽说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一些基础,但养成教育依然是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面对这些条件优越的孩子,从一出生就众星捧月的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肆无忌惮。面对这些可爱的小天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实要下一番功夫。下面,我把这两个多月来当一年级班主任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要做到“三勤”
新接一个班,班主任要做到“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孩子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课间交谈”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和老师亲近,一下课就凑到老师身边来了。问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甚至老师外形的稍稍变化,也会引起他们与你交流的话题。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和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老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心里特征后对学生的教育就更有针对性。如:刚开学时,赵嘉豪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其它小朋友告诉我,是他妈妈生了一个小妹妹,怕父母不再爱他了。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我打开了他的心结:“父母永远爱自己的孩子的,瞧,你妈妈不是还给你买了点读机吗?”孩子点点头,不一会儿,可爱的笑容又出现在他的脸上了。
二、示范引导
这事发生在开学初。有一次,我在检查孩子们的作业,看看父母签名了没有,当我走到杨焱利的身边时,这个孩子看我盯着看作业本,就说:“我爸的字很潦草的。”其实是我根本没注意他爸的字迹,这个小家伙真多心。我又仔细一看作业本,她在他爸的名字的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杨焱利。这时,我突然想到,原来孩子很在乎自己的父母留给老师的印象,也很在乎自己留给老师的印象。我一下子醒悟了,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关注着,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三、连骗带哄
什么“比一比”、“学一学”这些看似极为幼稚的方法,对于喜欢戴高帽子的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管用的。排队、纪律、作业、打扫卫生等方面都能用一用。孩子们特别在乎老师的评价,所以一听到老师说哪个小朋友什么做得特别好,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也立刻会学样。例如,开学初,孩子们打扫卫生特别磨蹭,有时还边打扫边玩。有一天,轮到郑熠这一组值日。一放学,郑熠跑过来,对我说,头痛。郑淇文背着书包从我跟前走过,对我说,扫地要花很长时间的,妈妈等得太久,会打我的。看这样的架势,都找借口不想扫。用威逼?不太好吧!于是,我想了一个法儿:扫地,很快的,不信,咱们来试试?我叫来了其他小朋友一起扫,结果可想而知。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还奖给他们每人一颗星。第二天,我大肆宣传表扬,现在每天的卫生工作比以前好多了,扫地逃跑的人没有了。
四、冷处理
有人说,“老师最需要的是耐心。”这话一点不错。特别是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犯了错还一脸无辜的孩子们,一年级的老师真不能少了这份耐心。常规,安全活动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下课前一分钟才重复一遍,可一下课,老师刚转身,他们又迅速飞奔向操场,舒活起筋骨来,即使连平时最内向,看似默默无闻的小孩子都喜欢追啊跑啊。可有时,一个不小心,上课时带进教室的就不是满头大汗,可能是闪着泪花的小脸蛋或是蹭破了皮的小胳膊小手。若我们大动肝火,骂一顿,孩子觉着委屈,效果肯定不大,复原了,继续活蹦乱跳。对于这样的事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可也不能总是牵着不放手,关键还是要孩子自己形成活动的安全意识。发生这样的事情,要关切地问一下肇事者和当事人是怎么回事。让学生自己回想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那怎样就不会发生了,同时让其他小朋友注意。几次下来,孩子们知道可以玩,但知道该怎么注意着去玩。尽管有时还有磕磕碰碰,但明显少了。
五、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
1、要求学生下课“告状”。 上课时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迟批评。既可以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改正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中午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同学,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一个班级里,面对着几十名学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好,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品德相对来讲比较弱的后进生,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由于我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及品德较弱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不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无法使更多的同学(包括这些后进生)顺利进入高一年级继续学习。为此,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学科不分主次,协调发展,明确具体责任。
对转化后进生,关键在于统一好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明确其具体的责任,制定各科后进生合适的转化计划。使各学科的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为有些科任教师认为后进生心理素质弱、学习素质弱、前途黯然,不值得把力气花在后进生身上。但是,后进生的基础虽然比较弱,他们仍是具有可塑性,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就能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茁壮成长。
二、建立后进生良好转化的信心,树立转化的起点。
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进生往往有两种矛盾心理:一是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们,即使他们有优点也不会被别人发现,所以容易产生自卑感,失去上进的信心。二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针对后进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首先要亲近他们并随时随地去观察他们。掌握他们过去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后进生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后进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如有一位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佳,久而久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主动多接近她、关心她,和她一起分析学习成绩的原因,当我们的心理相互沟通后,她向我吐露了心中的“秘密”:由于家长对她的期望过高,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听课时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有时一着急便头疼。我断定她是因思想负担过重,体质弱而导致神经衰弱。于是,我通过家访,向她的家长讲明了道理,帮她解除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又让家长陪她去医院就诊,陪她锻炼身体。这些做法使她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听课时精神振奋起来。半个学期后,她的学习成绩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