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5篇)
说实话,也有点像鼓吹“唯心主义”。但是,“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必要的。人往往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扭曲。太现实了,会很辛苦。想要单纯的快乐,平凡的幸福,可以更容易的从“心”开始,在意识上做一些改变。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看完整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外面没有人,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投入的结果。意思类似于“吸引定律”。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吸引进取之光,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负面想法惹出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心,勇敢一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喜欢泡一杯绿茶,听着轻柔的钢琴曲,静静地翻页,放松自己,享受宁静,享受自己的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在《超越自我》一书中,作者将敬业放在开篇第一章,足见敬业的重要性。。敬业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工作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习惯,一种做人的原则。其实,敬业并非现代名词。“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敬业就是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要超越自己需要我们坚守和履行负责任的信念尽职尽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你的职位高低都应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要超越自己,需要我们对教育工作充满激情对教育投入足够的热情甚至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一种乐趣; 要超越自己,需要我们勤奋工作不为懒惰找任何借口; 要超越自己,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 要超越自己,需要我们没有任何借口的去服从并执行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 要超越自己,需要我们时刻拥有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人生,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争取,创造机遇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
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尽心尽责,这才是真正的敬业。此时,我所能想到的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热爱,热爱教育,热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把一腔最为炽热的情感,献给了教育这项最伟大也最神圣的事业,或许正是因为他对教育这样的热爱,才使他成为一个令人惊叹不已也仰慕不已的教育大师。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一个对教育对孩子没有感情的人能在教育的原野上耐心地去培花育草,没有这样的热爱,没有这样对教育工作的赤诚,我们的世间又怎能如此的美丽呢?专注于教学工作的研究,专注于对孩子的研究,研究教育的本质,研究能够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最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地把握教育的。我们都知道,教育工作本身是繁重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但因为有了热爱,有了这样一份执著,教师的劳动就不再是负担,而成为教师内心深处一种实实在在地精神需求,在心灵的世界里永远的绚丽夺目,从而为实现这种需求做出永不停歇地去追求,孜孜不倦。
总之,我们应该随时准备把握时机,展现超出一般工作要求的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要勇于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发现不足,寻求突破。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两年前第一次接触《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只对『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快乐是短暂的,喜悦是长久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这几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重拾起这本书,经过2年多历练的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浓缩了在初次阅读此书之后所接触的身心灵课程和资料中所涉及的理念。是身心灵爱好者入门的上佳阅读书籍。
这次的重读让我注意到与身体的连结是第一层需要做的。如果能一直坚持做,或者是定静力比较强的人,就可以达到入定的状态。这是真正定的开始,真正内观自己的开始。定能生慧,当慧升起时,就会知道如何处理障碍自己的人、事,所有的情绪、思想都会平复。内在的喜悦自然的迸发出来。并且会带着臣服、感恩、宽容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带着这样的心态也就会到达心想事成的状态了。可以说与身体的连结就是回归生命本源的一扇门。当你完全开启了它,后面的几个层次都是触类旁通的。
第二层的情绪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和臣服了。
第三层的思想强调的是定静和转念的作业,在没有情绪平静的状态下,人会意识到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多面,不再固着在某一个看法上,念头一转,心境就转,态度也会跟着转,结果就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第四层的身份认同是告诉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不去喂养贪得无厌的“小我”。
当你情绪平稳,内在充满着感恩之心和强烈的愿力,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心想事成。
但如果你无法跟你的身体取得连结,你也无法接受你的情绪,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靠外在的认同来定义自己。你就会像女主角一样活的痛苦不堪。女主角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突破一层层的障碍,最终活出了真我。这只是小说美好的愿望。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人会像女主角这么幸运,很多人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不得不放下、臣服、面对,一部分人有幸被唤醒去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做真正的自我。但因改变的愿力不够还没能突破这四个层次,还被“小我”的需要所牵绊着。
我有幸得到两位老师的帮助从身体入手,打通身体内的能量管道,清除身体细胞的负面“胜肽”,让身体与生命的本源真正的连结,让内在本就存在的爱和光涌现出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去年,闲暇之余读了两本书,其中最为感动的是作家刘墉文集中的《超越自己》,那是他儿子考入美国著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时,他写给儿子的一系列信件。刘墉本意是启发儿子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对于以为人父、四十不惑的我来说不仅是收获了教育儿子的良方,更收获了做人的道理。“你不能失败”是他写给儿子的信件之一。文中引用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时间是不等人,如果在你年轻的时候该耕耘的时候不去拼搏,那么在你该收获的时候也会一无所有。
这篇短文也在我原本平淡如水的心绪中激起了层层浪花,使我这十多年来日渐麻木的心有了再度振作的欲望,让我感觉到尽管单调的法警工作很多年没什么变化,但社会是不断变迁和飞速发展的,即使工作内容没变化,但是侦查工作的方式在不变化、侦查设备在不断更新,如果不学习理论、不掌握技术,就不能适应提高检察工作技术创新的要求,那就是一种落后,是一种失败。犹如作者所说:“马断了腿,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你的语言、语言影响的行为,行为结果决定你的思维,思维影响你的态度。做为一名老法警,曾经崇高的理想和澎湃的激情,已随时间消磨殆尽,对待工作的态度平平淡淡,犹如“断了腿的马儿”。想想七十多岁的老人尚有考上大学的,我才四十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对待人生就是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我要在法警技能上有所突破、在侦查方式上有所提高、在日常的检察工作中有所创新,实现自己曾经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面对安逸的生活,我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因为有着“铁饭碗”能吃“皇粮”,我就没有忧患意识、迷失前行的方向!而刘墉的文章中总是有许多励志和心理辅导性的东西,总是能提出许多不凡的见解,让人看了就觉得备受鼓舞,振奋人心,看了就觉得生命应该活出精彩!是刘墉的字字珠玑,告诉我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告诉我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找到自己前行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