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效研修》心得体会(精选35篇)
学习《有效研修》心得体会 篇1
这学期我学习了《有效研修》这本书,明确了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研修是学会教学的过程,学会教学是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修的途径和方法尤为重要。
进行研修首先要进行实践反思。“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了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我们教师采用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上课后再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如我在第一次试教《锐角和钝角》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从学生反馈情况,学生对锐角和钝角并不陌生,可以直接揭示课题,让生说说你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2、让学生给锐角、钝角、直角排排队放在揭示课题之后好像很突兀,学生不会排,把它放在用活动角变出角后来排排队,可能会好点。
3、用三角板拼角时间浪费很大,而且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好,应该把拼出的角画在白纸,教师再动态演示拼角的过程。这题难度有点大,可以放在下一节练习课中再让学生感受。
4、基础练习不够,应该好好利用书上的习题,加入练习九第2题连线。
针对第一次试教的反馈情况及改进措施,我又进行了第二次上课,同样在上课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虽然锐角和钝角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学生对角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在生活中经常接触锐角和钝角,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直接揭题导入,让生说说你认为锐角和钝角是怎么样的,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从而概括出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通过区分锐角、钝角、直角,用活动角创造角,找找生活中的角,数一数图形中的角,通过看、说、画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学会正确辨认锐角、钝角、直角。
这节课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学生尝试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后,教师只需简单的判断对错,是否用尺子画,评价2名学生即可,评价后应让生说说画角时要注意什么,让生再次画角,掌握画角的方法。
2、在巩固练习第1题分辨角中,我分两次出示角,第一次是书上的,第二次是我自己画的两个接近直角的锐角和钝角,可能把它们合在一起会更好。把它们合并印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会发现有些角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出来,有些角看不出来,这时教师问:有些角看不出来怎么办?从而得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的.方法,利用作业纸让学生直接操作比角,有利于中下生的理解掌握。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情况基本上是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教师还没有找到,而且教师出示的图片过多,费时,仅用2幅即可。
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应该是个难点,判断是什么角时,教师应演示比角的过程,帮助中下生数角。
5、画角时要注意细节,即画角的顺序,先画顶点,再由顶点引出两条边。
6、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尽量减少重复答案的评价,可以请别的学生说说你听清楚了吗,还应该尽量增加激励性评价。
这两次反思都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的反思,对教师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表现与发展进行评估,从而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指导未来的教学行为。正如南师大朱小蔓教授所说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表现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的核心要素。也有人这样强调过:教师的成长=实践+反思。也许通过我们的反思,就会彰显那些被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给遮蔽了的事情的本真面目,从而促使我们成长、成熟,最后得以实现自我的升华!学无止境,今后将更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我的教学更有效。
学习《有效研修》心得体会 篇2
这学期,我们全校教师一起学习了继续教育教材《有效研修》一书,从书中深切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收获颇多,下面来简单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及心得。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即每一个人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它始于生命之初,持续到生命之末,也就是从摇篮到坟墓,一辈子持续不断。古人尚且如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如此。因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各方面都迅猛发展的时代,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更应抓紧分秒的时间努力学习。过去,人们常用“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要求。今天,这种“一桶水”的观念已受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业”。“活水”观念的基础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同伴互助是教师不断学习的一种方法,组织师徒结对是教师互助中更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我校实施已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师徒结对是让有经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年轻教师结对。这样,可以让新教师、年轻教师在最快的时间里适应教育教学,掌握教学常规,少走弯路。师徒关系一旦建立后,作为师傅就应该在新学期初,协助徒弟制定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提高计划,让徒弟在计划的指引下有目的的'去学习,去提高。师傅也应该经常听徒弟的课,听后指出徒弟课中的不足,帮助徒弟备课,研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理论的掌握、教学方法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等,给徒弟指点迷津,引导和帮助徒弟快速成长。
我是一名地区级骨干教师,自从学校实施“师徒结对”活动后,我便和同年段的王老师结成了师徒。孔老师虽然不是科班毕业生,但是她对待教学的态度十分认真,而且十分谦虚,工作中有了疑问,便会虚心请教。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俩都会找时间坐在一起,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一起制定出个人提高计划。我们要求彼此每学期互相听课至少十节,一起研究备课至少两节,由她来上。听后,我必须给予评课,指出优点与不足,让她在实践中探索出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做完一节公开课后,都要求她及时写出教学反思、随笔,并且将自己所写材料打出来,邮到她的邮箱里,年终时将自己所得形成文字材料,写成论文。
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于是,我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王老师,首先教会她用五笔打字,要求她每天至少练半个小时打字;又教她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还教她制作幻灯片,每学期至少自制三张幻灯片,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会她下载网上课件并修改。一学期下来,王老师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看到她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心里也十分欣慰。
师徒结对活动让我们彼此受益,同伴互助提高了教学质量,想信这种活动继续坚持下去,教育教学必会向前迈进稳实的一步。
桦甸市红石镇中心校黄晓焕
学习《有效研修》心得体会 篇3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常态课听评课活动,这是检验教师业务素质的`一次大练兵,也为我们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在此次听课活动中,每位老师身上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课堂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丁艳红老师收放自如,课堂节奏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特别是导课环节,引人入胜。戎东环老师教学环节设计恰当,循序渐进。冯亚红老师是我们的级主任,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安排严谨,学生参与度和投入度都很高,是我心中常态课的模板。马俊霞老师课堂语言亲切流畅,富有亲和力,对学生引导到位。郭伟娜老师声音甜美,普通话字正腔圆,听她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王爱红老师是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教学经验丰富,重难点把握相当精准,语言质朴,却能一语中的,同时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王老师班级管理工作做的很出色,我想与此也有很大关系。
靳红利老师语言温婉,语调轻柔,教态沉稳,有一种以柔克刚的沉静。穆巧玲老师是我们组的美女加才女,教学理念先进,也将先进的理念贯穿到课堂当中,语言灵动又富有感染力,教学风度迷人,听她讲课,如穿行在春日的桃花林,养眼又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