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4篇)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我最后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那年夏天,姥爷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匆匆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他临终前紧握着那四枚纪念章凝望我的瞬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他曾经的骄傲成了我如今的珍宝。而今走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才渐渐明白,姥爷留给了我受用一生的巨额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教会我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他这一脉生命之泉,在我的血管里永远畅流不息是我无比的荣幸和自豪。那种军人的正直、坦荡、无私、宽容的高贵品质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我依然望尘莫及,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我得感谢永远爱我的姥爷,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所有我帮助的人。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20__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环环,能回来吗?爷爷过世了……”2月1日下午2点,__区__镇机关干部__接到了母亲远在山东的电话。
__现为疫情检测及信息报送组组员,负责__镇有湖北旅居史人员的数据统计以及报送,湖北旅居史人员的数据统计工作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中。自疫情发生后,她连续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再也没有回过岳阳的家。她和丈夫都是山东人,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小孩,其中有一个还才刚刚会蹒跚学步,丈夫是岳阳市特警大队的警员,疫情发生后,他也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每天都在岳阳市火车站执勤,也同样没有时间回家,对于远在他乡打拼的他们,两个年幼的孩子也只能交由年迈的婆婆照顾。
孩子们想念母亲的时候,会不停地拨打她的电话,而她经常性没有时间接听,中午好不容易抽出稍许的空闲时间通过微信和孩子们视频,听着手机那头孩子们殷切地叫着“妈妈、妈妈”,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陪我们?”她笑着说:妈妈最近工作有点忙,工作一结束就会回去陪你们了,你们在家要听奶奶的话,多洗手,不要出门。”叮嘱完这些后,她匆忙挂断视频,扭过头去,眼里充满了泪水,这两天婆婆也有点感冒了,但是没有办法,两个小孩还是只能由婆婆照顾,收拾完心情后,她又立马投入到工作中去。
领导得知__爷爷去世的消息后,立即找她谈话,想让她回去奔丧,被她果断拒绝了,她说“我如果现在回去了,我们镇这个统计工作就得重新找人接手,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统计这个工作又是繁杂的,新人上手不容易,如果数据出现错误,我们镇的疫情防控工作就很被动。爷爷过世的事情,我心里很难受,但是疫情这么严峻,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影响到镇里的工作,我申请继续坚守”,下午下了班后,她给母亲回了电话:“妈,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现在负责的工作比较重要的,我要是现在回去了,我们乡镇的工作就断了,爷爷过世我应当立马回去,但是在这非常时期,我只能当个不孝的孙女了,我相信爷爷也会理解我的。”说完后她痛哭流涕。
百善孝为先,按常理,亲人的去世,她应当第一时间赶回去,送送爷爷,陪伴家人,安慰亲戚,但是由于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她,依然选择坚守岗位,这种坚守是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舍弃小家,愿与大家一起共同战斗,托起信心与希望,坚决打赢这场没有销烟的防控战。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8
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9
据山西长治平顺县委宣传部消息,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于6月28日凌晨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共产党员网刊发了题为《“永远的人民代表”申纪兰逝世》,以悼念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全国劳模、改革先锋……
上个世纪50年代,在山西农村带领妇女劳动的申纪兰因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名扬海内外,她为新中国妇女赢得了半边天,维护了妇女的劳动权利。而她带领的西沟村更是因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农村合作社的方式,先后办厂办企业,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还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__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而且,她还是我国唯一一个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用一生的奋斗步履书写着改革者的风采,见证着时代的巨变。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这位老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金子般闪耀的精神——纪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