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学习收获优秀(精选31篇)

2024-07-09 22:25:49心得体会打印
小学教师学习收获优秀(精选31篇) 20_年_月_日,我有幸参加了20_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_期培训,培训的主题是:如何上好习作教学指导课。培训分三部分:主题讲座、课例观摩和观课议课。整个活动安排得有序完整。....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中国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仅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我的孩子交给怎样的教师来培育,你自我就做这样的教师吧!是的,教师,请把完美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欢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欢乐的回响。那些异常的孩子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

  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当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梳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供给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礼貌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日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我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我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小学教师学习收获优秀 篇5

  20xx年3月17日我们有幸到临沂九小参加了临沂市教研室组织的第五次骨干教师集体学习研讨活动。为期两天的学习讨论,我们虽然仅仅是列席,没有参与发言,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感觉自己沐浴着知识的春风,在明媚的春风里,成长拔节。聆听着一节节情趣横溢的作文课,感受着一次次睿智精当的评课议课,我禁不住畅想自己能否在若干年后也成为他们的一员,和更多行业精英们彼此悉心交流实践所得,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那该是怎样的幸福场景!一个成功的教师生涯也不过如此。

  说到此次活动,集体研讨的主题是作文教学。不同于阅读课,作文课的教学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进而写的好,是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想一想,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写作,只要是会说话,就无非是把想说的东西诉诸笔端,用我手写我心,可是在我们的现实教学活动中,作文课却成了大多数学生最讨厌的课。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前怕狼后怕虎,小学生最怕星期五”,因为星期五要写作文,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似乎仍未改观。

  为了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来自四个县区的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四节作文教学,内容涉及到:读后感的写法,父母的爱,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以及写身边的一个人这四个专题。听了这几节课之后,我感觉自己虽然从未教过作文课,也很久没上过作文课,但是对于作文该怎么教差不多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他们的教法不同于我上小学时的那种授课流程,而是更加关注学生,更注重方法的传授与点拨,真正秉承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让学生在大框架下写出自己的小个性,张扬起自己的小风格。下面我将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首先,牛纪英老师在《轻叩作文教学大门》的报告中说道,我们应当透视作文教学的现状,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具体说来,就是让“低年级乐于写作,中年级不拘形式,高年级富有个性”,我本人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应当遵循的步骤,而我们现如今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弊病。在此,最重要的莫过于低年段写作兴趣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我们一定要在此学段充分调动他写作的积极性,毕竟兴趣是作文的动力,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老师的工作就是让孩子有欲望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写下来,喜欢拿起笔在纸上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并由此享受到表达的快感,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这样就足够了,哪怕只是零星的几个词语,哪怕没有什么文采,但这就是他想说的,想表达的,是用心书写出来的东西,而不是挤出的牙膏,不是你让我写我才写,为了你高兴我才写,而是我自己高兴我才写,我自己悲伤我才写。想一想还有什么比这种自然地抒发更可贵!其实,我们作为教师根本不用操之过急,希望孩子不仅字迹工整,用词准确,而且才思飞扬,这无异于白日梦般可笑,这种熟能生巧的事怎是一日之功?况且,一旦孩子燃起了写作的欲望,张开了写作的翅膀,不用老师教,他们都会自己主动去追索把语言说流畅,把词语用精当,把句子写美妙的方法,这是学生主动迈出的步伐,绝非赶鸭子上架。而中年段的不拘形式更是要我们教师放开手,让孩子们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我手写我心。到了高年级,应当更上一层楼,提倡富有个性的写作。经过了小学四五年的沉淀,我们要学生追求并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的写作、语言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实写作同阅读一样,是非常个体化的行为,倘若不能张扬出自我,千人一面,无情无感,真是味同嚼蜡,索然无趣。

  其次,我想谈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角色如何扮演,如何把握“导”的度。在这四节课例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每节课上,授课教师都在学生作文前用了一篇依照本次写作主题的例文,让学生读,从分析这篇例文是怎样写的,用了哪些手法,分那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结尾,到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次写作的方法,注意的事项。这种方法在我看来,在其有效性方面是有突出的优点的,学生有了一个比照的范本,知道这次要写什么,要怎样写了。但是这还只是一个最低端的成果,而且如果把握不好引到的“度”,就容易把学生引入八股文写作的泥淖之中,失去个性。大家都学着例文前后呼应去了,都在开头就把感受点表达出来了,试想这样的作课对于我们童趣未泯的孩子而言是否有些太循规蹈矩,太残忍了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