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卫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

2024-03-18 02:14:30心得体会打印
卫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 通过阅读《健康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我国的大中小学共有两亿多在校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卫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通过阅读《健康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我国的大中小学共有两亿多在校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学校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品德的教育,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救自护教育,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一、充分认识在中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一)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完全形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给中小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未成年人中间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少年意义非常重大。

  (二)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青少年是阳光、雨露、花朵,是家长的希望,是老师的骄傲,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何培养、教育祖国的人才,这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为此,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关心、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开展安全教育是保证全社会稳定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是有千万个家庭组成的,家家户户都有学生,如果某所学校突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必将引起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甚至会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所以,学生不但是家庭的一分子,组合起来更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只要他们每天都是安全的,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相当的安全,我们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也会安心进行教学工作。

  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职责。近年来,媒体相继报道了许多发生在学校学生的伤害案件,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责任,都与缺乏安全的尝试有关,已引起教育领域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面对这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者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为此,班主任组织学生活动总是思前想后;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总是点到为止;体育老师不敢让学生自由活动,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触几乎为零。这种状况,不仅使得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难于落实,甚至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我们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个全面成长的空间。

  保护学生在校园的安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我们应该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真正使我们学校的安全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网络,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稳定。

  三、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教育

  (一)消防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二)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三)课堂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四)饮食卫生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五)信息、网络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六)常见病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七)突发事故及灾害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八)常用急救技术。

  学校在教育学生强化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绝不能使学生形成为了自己的安全不顾他人的安全的想法,同时还应当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助人为乐是一个人从小就应养成的习惯,尤其是在受教育阶段,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行为,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还有人需要自己的帮助和关爱。同时,助人为乐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成功的感觉,获得成就感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天灾和意外伤害往往难以避免,但是如果我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学生的防灾避险教育,当灾害来临时,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特别是对学生的防灾避险教育,既关系家庭的幸福也关系个人健康。

卫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首先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