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通用30篇)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
XX年7月18日,我参加了学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九天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有心酸也有快乐,有愤怒也有无奈。
一、在学校,收获了很多
7月18日,我们经过将近五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地——六枝特区梭戛乡梭戛中学。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学校比我曾经上过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好,这里的经济状况应该不会很差吧。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却让我改变了自己最初的这种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我们这次活动中的主要部分——教学,我们都知道,短短的九天,我们根本改变不了学生的成绩状况,但是我们每个队员都很努力,争取教会学生怎样去提高学习成绩、怎样去改变生活现状。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分到了一个很乖、很听话的班级,我给他们当班主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上的是历史课和体育课。每次上课我们都很认真地备课,甚至在出发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九天的教案,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我们所有的队员都会在上课的时候很努力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们,每个队员都很爱自己的学生。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激动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走上那三尺讲台,那已经尘封了的曾经的当一名教师的梦想又在心里澎湃着。站在讲台上,看到下面一双双对知识如此渴望的眼神,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很重,我知道我必须得对得起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几次课上下来,我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因为我觉得传授学生知识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种和学生亦师亦友,那种从上课中学会更多东西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我;特别是知道我那些学生中最远的每天早上都要走两个多小时来上课时,我更是被这种坚持给深深震撼着。我对自己说,如果可以,我真的宁愿选择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而不是穿梭于喧闹的都市为生活四处奔波。
其实,在下乡的九天之中,我做得最多的是炒菜,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份很光荣的工作,如果不是还在上课的话,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厨师,不过每当看到队友们吃着我做的饭菜赞不绝口时,我觉得很满足。
二、走访,为谁欢喜为谁忧
如果说这次三下乡能够有什么东西让我无法忘怀的话,那就是给学生做家访了。
7月23日,由我、何月、范琳琳、王廷昌、徐灏、龙廖健组成的家访小队开赴梭戛乡平寨村对学生进行家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终于到达了平寨村——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寨。
我们走了一个一个的学生家,除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外,我们还给学生带去了一些学习用品。我们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和爱传达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同时也表达我们希望家长支持学生认真念书的美好愿望。我们真的希望能够看到他们走的更远,甚至是超越我们。i
一个叫做汪海的学生,一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男孩子,一个与妹妹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男孩,他用他的生活经历、他对学习的坚持和对生活的不妥协,震撼着我们从每一个下去做家访的队友。
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冒着漫天纷飞的额雨滴,翻过一座大山到达一个叫做“湾子头”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个我们都很挂念、期待很高的学生——汪海。当我们在向导学生段菊的带领下到达汪海家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的景象:屋子里一片冷清,房子后面的墙壁已被坍塌的土石压垮,屋里到处都是泥巴。我们在出发前就已经了解到了汪海家的困难,但当一切真实的摆在眼前时,我们的心很不是滋味。汪海的妈妈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也出门打工,基本上不回家看他们,从小家庭教育不是很到位的汪海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上名列前茅。我们所有队员都被他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除了捐赠给他一些学习用品外,我们的个别队员还自己拿出一点钱来算是对他的鼓励。但是要改变生活现状,只有靠他自己,我们能做的不是很多,我们只能让他看到一种希望。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第二队“关爱残疾儿童”对第一批志愿者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提笔写下这篇心得时,内心是百感交集的。这充满意义的一周,给我的大学生活多了一个关键词“切实的关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一个处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我们天天都在接受着新媒体传出的各种信息,我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新媒体传出信息的影响。所以,研究新媒体舆论对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影响是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我们深深感到了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与重担。虽然社会实践对于即将大三的我们并不陌生,但是,这一主题,新媒体、舆论、价值导向等一系列词,于我们而言,还是相对比较空乏的。所以,这难免又是我们实践之路上的又一拦路虎!在这几天里,我们跟着江夏电视台和江夏区残联工作人员到访了江夏区一些残疾儿童的家里去做调查报告。他们多是发育迟缓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孩子家长们发自内心的无奈和担忧使我们深受感染。在真正接触了解到那些残疾儿童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震惊和同情,看到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时不禁感到阵阵揪心。我们也遇到过不愿接受访问的情况,我们十分能理解孩子母亲保护孩子不愿意被曝光的心情。我们作为志愿者在关心他们的同时,也是在揭开这些内心已是满目疮痍的孩子家长的伤疤。他们在谈话中流露出无助的神情,伴随着眼角的泪水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都感到无限惋惜。身为正常人的我们,当然是无法体会这些残疾儿童身上的病痛,他们的可爱,他们的美丽,上帝却将他们感知世界冷暖的.窗户关闭了。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说说在这一边有爱他们的父母和无数关心他们的好心人,让他们的世界被爱包围着温暖着……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社会上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度是较少的,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群孩子的存在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他们需要的是社会上的人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除了要尽我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和关爱这些孩子,比如说长期的对固定家庭的“一对一”的帮助,为残疾儿童家庭做些更“接地气”的小事!更希望能将我手中这支小小的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希望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将目光投射到这些孩子身上来,尽力去改善残疾儿童的现状,使他们本不顺利的成长之路少一些障碍,多一些友爱。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3
“三下乡”,更准确地应该说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名词这个活动使得我丰富而懵懂的大一生活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注定要让这个假期在我记忆里留下精彩的笔画。“三下乡”,从大学一开始的时候已经听过,但却并未深入地了解,直到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才朦朦胧胧地去参加筹备工作,了解各种各样的相关事宜。
筹划和组织的过程算是这次活动最具挑战性的,虽然有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但很多事情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又是那么的迷茫,计划书,活动方案,各种的设想和安排都是那么的繁杂却又必不可缺,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计划好预想好活动时的安排,一次次地再讨论,就期待着用行动和汗水去实践这些设想!
20__年7月23日,我们社会暑期实践队伍启程的日子,事先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队员们也怀着一种期盼而愉悦的心情随着汽车的移动来到了萝岗区的玉岩中学,毕竟要将理论变为行动又是另一项的挑战。到达后紧接的是一连串的忙碌,就这样在忙碌和奔跑成完成了首项工作———“师生交流会”,在这次见面会中,我们都感觉到一份责任感和感到自己的长大,虽然是忙碌,但也是忙得有条不紊。这场活动的成功已经奠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活动都在计划中顺利地进行,ps的课程,互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队员们倾尽所能去讲说ps的技巧而且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小同学们也乐于其中,接下来我的工作就转移到调研和义务维修,大街小巷地奔波着,即使这几天的天气时而会飘着小雨,还有我们不熟悉当地的街巷,就这样探索着,一天两天,还好能够完成了活动的内容。可能奔波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严肃而紧张的,活动完成的那刻,我们都从心底笑了,收获了办活动的经验,验证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也使这些小组成员的心近了。
在雨后总是能见到笑脸,当人投入到一项感兴趣的活动并会为他心甘情愿地付出,那种感觉是说不出的美好,时间更是在飞逝,在汗与笑中,我们向他们挥了挥手,心里有着青春的苦涩同激昂,依依地离开了玉岩,但我想小朋友们的情谊和队员们的情谊是永久沉淀在心底的。经过了这次,也是我们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接着就更有信心地完成未来的工作,更成熟地处理一些事情了。感谢这次活动给我带来的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