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通用10篇)
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篇1
5月6日,我很有幸到东升二小参加了洛阳市小学数学新教育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王雅梦老师和孙杰老师的数学课让我眼前一亮、受益匪浅,陈冬妹老师和辩课团老师的发言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她们的课堂是那么的优秀,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激趣导入并配合知识探索构建整堂课,同是数学课却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为我们数学教师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王雅梦老师的《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是二年级的一节数学绘本课。本节课以大鼻子侦探和助手的对话播放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整节课围绕寻找宝石王冠进行,设置了一系列的寻找线索,让孩子们自主发现了规律——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并运用到了颜色、形状、数字的排列让学生掌握规律,最终帮助馆长找到宝石王冠。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节孙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一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小老师的好题推荐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惊叹到了孩子们的能力,这节复习课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复习课形式,受益匪浅。
我们学校最近一直在进行全科阅读,数学阅读课让我有些迷茫,陈冬妹老师分享的《数学有趣,数学好玩》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她分享的《幻想数学大战》《超级公式》让我也感受到了数学绘本的魅力,她讲述的和孩子之间阅读数学绘本的故事,让我更加相信种子的力量。
最后的辩课环节,让我见到了一种新的研讨形式,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就被这个环节所吸引,各位老师的发言让我对两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更多的是平时教学中的经验。
听课中我还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课堂语言简洁、流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知识展开数学阅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会数学阅读带来的快乐及知识。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篇2
聆听学习了学校以及伍家区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之后,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也开阔了眼界,特别是因教师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以及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这一课,刚接触数学教学的时候自己教授过,之前也聆听过别的教师教学,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再一次接触到这一内容,发现每一个老师在细心备课做足功夫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环节是共有的而这个环节教师的设计也是各具风格,那就是学生折及涂表示分数的过程,这个过程设计的用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分数意义的渗透和理解。从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学生都能按部就班的按老师设计的.进程一步步前行,也能公式化的描述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教学下,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固化的认识,那就是结合实物很容易表达出分数的意义,一但脱离实物只针对分数本身学生却有些茫然。如何在学生针对具体的图形理解分数意义时渗透单位“1”的概念?刘莉教研员在这节课的点评上让我们深刻的追问一下,不同形状的物体要折或涂相同的分数,那么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学生又会怎么理解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我好好斟酌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个思维十分发散与活跃的对象,对于知识既渴求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而我们教师,经过了长年的学习以及经验的积累,在思维方面已经慢慢固化,心得体会《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比如,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幼儿园小朋友的黑板上画上一个圆,孩子们有的说是月饼,有的说是鸡蛋,也有的说是石头,而在大学生以及成人的黑板上画上一个圆,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这是零,为什么?其实这就是知识、经验固化的结果,我们教师现在缺少的就是发散的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同是在《认识分数》这一课,孩子们用折的方法来表示四分之一这个分数,孩子们的折法五花八门,但都能通过平均分的方法表示出四分之一,而教师的演示过程以及设计中可能还没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不得不赞叹孩子单纯思维中那跳动的智慧,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怎么样教才能保留住这些跳动的智慧,而不让它们慢慢遗失呢?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对于这一点我们该向孩子们学习!
每一节课都少不了评价策略,在常规课中的评价,我们往往凭借目测以及抽样检测,没有可靠的数字,这一次的学习中,让我明白了科学的评价策略也很重要,除了不可量化的因素外,我们还是需要有可靠的数字来说话。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领悟就会有不同的展现,每一名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将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向与设计过程,也将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期望自己能做一名有领悟力的教师。
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篇3
“最是一年春好处,课改蹊径花正放。”今天有幸参加了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
从接到通知那天,看到活动安排了两节数学课,一节是数学绘本课,另一节是复习课,还有说课、辨课和一个专题交流等活动环节。看到活动流程那一刻,我的心里便充满了期待。
数学阅读课,心向往之,行却不至;复习课,摸索尝试,终不得法。涧西区的这次活动犹如久旱逢甘露,怎不让人期盼?
王梦雅老师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在图画文字展开的故事中融入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观察思考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孙杰老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与复习》由课前整理、小组评优到课上展示、组长点评,再到问题引领,回顾梳理,最后的好题推荐、学生当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教育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孙杰老师做到了。
陈冬妹老师的专题报告《数学有趣数学好玩》,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更让我看到了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辨课环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这两节数学课的理解,而是一种别样的研讨方式。听课活动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回来后,我细细揣摩,用心思考,自己的.数学课堂该走向何处?
一、数学阅读课数学味要浓
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全科阅读”,怎么让阅读和数学融于一堂,既保持故事的情趣,又能凸显数学的本质,丰富的感性如何与深度的理性结合?今天的数学绘本课为我打开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读本,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使学生明白数学也需要阅读,数学读物很多,也很有趣;其次,对绘本和数学知识的结合,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敢于进行二次创造,让数学阅读课有深度,有浓浓的数学味。就像王梦雅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观察、思考、推理,让学生从颜色、形状、位置和数字等方面感知规律,数学知识容量之大,数学方法与思想的渗透之到位,让人叹服。最后,要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数学阅读的开展,不为迎合任何活动,不为一纸分数而做。如果说数学阅读是一盏数学与生活连接的灯,是一盏让学生思维更加灵动的灯,那么就让我们来做这个点灯的人,让每个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走进数学世界,感知数学的魅力。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静待美丽花开。
二、数学复习课学生做主人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听了孙杰老师的复习课,让我看到放手复习课,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平时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我也让学生做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并利用课堂边角时间做出点评,然后粘贴展示栏进行展示,没有把学生的梳理和课堂的复习结合起来。孙杰老师的复习课,给我了启发。首先要学会整合,课前复习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指导有机整合,教师的整体把握与学生的生成有机整合。其次问题设计要精巧。“谁能像老师这样,也说一句话,不直接说出五分之二,可是让别人听了知道你说的就是五分之二。”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得到五分之二,起到了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的作用。“得到五分之二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对知识更加明晰。“在找到了五分之二时,我们用到了哪些知识?”一个问题,黑板上几条连线,让零散的知识系统的展现出来。这些看是简单的问题,包含着教师课前的思考和智慧,这是我所欠缺的,需要努力提升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