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23
大家好,我是一(3)班林梓涵的妈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亦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子女,我想是每位家长最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在这几年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摸索了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教育心得,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首先,注重孩子的言传身教。还记得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奶奶无意间说出的一句不文明的话,她转头就学会了,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作为父母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比如:孝敬长辈、关爱家人、讲话文明、遇事冷静、要有责任心、勇于承担、学会感恩等等。因为身教胜于言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我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道德行为的最好方法。
第二,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交流时,切记注意自己的小情绪哦!不要在生气时沟通,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第三,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多读书,多积累。而且爱好是大人和孩子平衡生活的途径之一。可能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需要你花些时间,需注意爱好应结合孩子的兴趣,也许需要不断地尝试并经历失败才能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爱好能够增加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机会,我认为非常值得付出的,而且孩子的兴趣越广泛,就越不容易陷入不良的活动。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总之作为家长,科学教子,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成长!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把力吧!
第四,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个人认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2)讲清意义,讲明要求。
(3)有意训练,坚持不懈。
(4)经常鼓励,善用表扬。
(5)家校联系,密切配合。
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注意的是: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持久的心态来对待孩子。
注重培养孩子兴趣广泛。其中培养阅读兴趣就很重要,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而且爱好是大人和孩子平衡生活的途径之一。可能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需要你花些时间,需注意爱好应结合孩子的兴趣,也许需要不断地尝试并经历失败才能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爱好能够增加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机会,我认为非常值得付出的,而且孩子的兴趣越广泛,就越不容易陷入不良的活动。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总之作为家长,科学教子,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成长!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把力吧!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24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班的刘奕君同学吃饭很少吃菜,经常感冒,耽误课,并且她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她爸爸也这样不吃菜,在与她爸爸沟通后,让孩子家长做出榜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后来,孩子有了很大改变。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苗宇航同学学习拖拉,在家里不讲卫生。在与家长沟通后,让他给妹妹做榜样,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慢慢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自己叠被子了,学习有了进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机了,能跟他谈谈学习,说说心里话。
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家庭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经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动,与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他的妈妈回来看他了,孩子也变得开朗了,与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25
我女儿今年11岁,即将上小学六年级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她,让我们感觉到她的一些与以往的不同之处,这时期的孩子敏感、情绪化,同时越来越有主见,有责任心。真的是让我们家长爱恨交织着,有幸观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们感觉受益匪浅。我来谈谈通过学习我的一些体会吧!
一、在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中注重爱的能力与表达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使用爱的力量,父母和孩子的爱是相互的,而且要让双方都能感受得到,只有在双方感受到对方的爱时,才说明爱的表达方式是正确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总必须具备给予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他的人生才会完整。同时父母之间的爱的相处,与长辈家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对于孩子的情商初步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很容易忽略一些,错误的表达爱的方式带来的效果往往是父母的努力换回的却是孩子的抱怨。我们想给孩子爱诚然没错,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那是我们在传递爱,同时也要给孩子爱我们的机会,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中一定要注重表达方式。
二、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尤其现在家长工作忙,多数时间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孩子较多,老人往往会依从孩子,我们如何协调其中的关系也至关重要。在日常的家庭管理中给予孩子话语权,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可以不重视。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得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使孩子获得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同时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己放低,学会宽容。
三、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家长,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学会关心”。关心家人、关心朋友、关爱社会、国家等等,这样无形当中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宏大度。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学习,不要沉迷于打牌、玩手机等,要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形象。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家庭的生活气氛和大人的品行道德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孩子在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
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文化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另外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学校教育无法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超越家庭教育的效果。我们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追求一种表面化的统一标准,还要通过各种鲜活的形式,直达孩子们理智和心灵的深处,激起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知,相信我们的孩子定会乘风起航越来越好。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26
《大学》云“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相信天下所有父母都是怀着赤子之心培养孩子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见解不同、方法各异,但诚然爱子之情终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助以一臂之力。在此,我将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和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