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通用31篇)

2024-07-26 17:41:38心得体会打印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通用31篇) 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文化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真正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招。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愿意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况,及时组织一些温暖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满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幸福与快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灿烂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

  认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去认识好“父亲”这个忙人,

  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默默而温暖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向前。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1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学校为了把体美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现有背景下,开展好学校课后服务,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去亲近自然、接近生活、靠近劳动,不失为一个求真固本的理想选择。只有加强认识,主动作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才能有效落实课后服务要求,才能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为宽松、更为个性化的成长环境。

  很荣幸为孩子选择了朔城区五中,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课后服务,加强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新策略心得体会 篇13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都说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在陪伴孩子度过人生的一个个路口时,我们也要注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缺一不可。许多家长都有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探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规律。我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也来谈谈我平时的教育经验和体会。

  一、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年级是个特殊的阶段,从散漫玩闹的幼儿园孩子变成一个认认真真学习的小学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环境。所以第一步,要给孩子立规矩,我们家的大规矩就两个,一是只有做完作业才能去玩,二是要有进步。

  做作业之前要让我女儿喝水上厕所全部搞定,一旦开始写作业了,就不要离开书桌。只有做完了一样作业之后才能休息。

  作业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要有进步。比如说读口算吧,我要求今天要比昨天快一点,进步一点。有时候她会一次进步很多,有时候会有退步,比昨天读的慢。那读的慢了就要找找原因,是哪里导致读的慢了?题目读错了还是计算错了?题目读错了,那我们看题目就要更认真一点,计算错误的话,要更仔细一点。一遍不行就读三遍,三遍不行就读六遍,熟练之后总会有进步的。那要是读到头昏脑胀越读越差了怎么办?我会和她说,今天真的读的很晚了,我们先睡觉,明早起来早一点读好它。有时候孩子也会厌烦,觉得她明明已经过关了,为什么还要让她读这么多遍?我和她说:你确实已经过关了,但是你觉得你读得是不是非常好,一点错误都没有呢?既然还有错误,我们是不是可以更进步一点?最后,她真的有进步了,孩子自己也会非常开心。

  二、引导孩子的兴趣

  女儿从小就特别喜欢有趣的小故事,以前是我就给她读故事书,后来她自己也很喜欢看故事书。但是,一直以来她都是宁愿看,不愿意读,读书的时候就好像小和尚念经,从头到尾一个声调,不看标点符号,断句更是断的乱七八糟。

  我就让她自己选,挑选一篇自己想读的很短的短文,经常提醒她在标点符号的位置要换气,如果是长句子就要他多读几遍自己试着找一找断句的位置。学会了断句,学会了换气,再加上大声朗读,才能把文章读的通顺。读通顺了,再加入感情,她自己也读得有声有色。

  读完了这一篇小小的短文,再让她读一篇长一点的故事,让她自己找语感,不录视频,她就没有压力,读得很轻松。我会让她读完之后再来和我复述一下刚才的故事里的主要内容,她很喜欢复述这个环节,有时候还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评论。

  三、合理安排时间

  要为孩子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毕竟孩子自己是想一出做一出,毫无计划可言。

  我们每天早上叫女儿起床之后,都先带她到楼下健身器材那里玩一会儿,让她迷糊的小脑袋清醒一下,然后再回家做每日阅读的内容。现在一年级的作业要写的不多,晚上从托管回来,要求她先做完要写的,剩下的可以在晚饭后完成。饭后要带她去外面散步,这时候可以听孩子说一说当天学校里的趣事。

  现在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有限,孩子爸爸和我都觉得必要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身心更健康,所以我们每天都尽量安排好时间,让她能去小公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四、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知识水平只是能力的一部分,动手能力和社会的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我们平时会让她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还要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自己收拾书包和桌面,自己洗头洗澡,周末的时候洗碗,帮忙择菜,洗袜子等。

  五、学要学的认真,玩要玩的尽兴

  孩子爱玩是天性,玩也是一种锻炼,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能增长孩子对大自然的了解。

  周一到周五,除了早晨的醒脑活动和晚上的饭后散步,都是学习的时间。如果当天作业完成的很早,我们会让她自由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最喜欢画画,通常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去网上找一副他喜欢的图画临摹,这也算是她的日常的休闲时间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