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通用6篇)

2024-03-22 23:04:31心得体会打印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通用6篇) 也许是出于想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以及能学会一些新技能,我报了素描这项选修课。而这项课程也确实让我收获了不少——不管是一开始的购买绘画用具,一直到后来可以画出一张完整的素描作品,都让人受益颇丰,兴奋不已。....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 篇4

  在9月12日,我踏进了湖州学院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而我也迎来了我的新课程——设计素描。

  高中时期我们为了应付应试考试学的一直都是传统素描,并未对设计素描有过系统地学习。设计素描,顾名思义是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学习的基础,该课程主要讲授设计素描基础理论以及构图、比例、透视、形体、结构、节奏韵律等素描造型的基本方法。此课程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类专业相关课程相联系,基础素描表现与设计思路启发相联系,既可使我们了解客观物体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比、和谐等常识,又可培养我们的设计思维,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在钟安老师的授课中我明白了学会设计素描应平时做好画面积累,首先在构图上要注意画面视角以及光的来源,打破常规的观察与思维模式,可以做一些构图视角上的练习。我们的画面,从整体的构成到构思画面视角,一定是逐一分析,进而学会如何在考试当中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优秀范例作品来进行学习,平时生活要养成细致观察生活场景的习惯。想要得到好的画面必须是自己一步一步汲取经验教训得来的,而不是一味的盲目学习。

  在上周的课程中我们进行过一次石膏写生,通过这次写生我明白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关于画面刻画能力的提升,我们也需要注意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绘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于素描绘画的理解能力,从而将画面表现的更加丰富出彩。而设计素描与素描绘画不同,设计素描是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作为重点,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冲击。

  著名的艺术家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就好比我们在写生纸张、布时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用我们眼睛去观察其表面的东西,更应该思考其内在。比如这张纸的质感是怎样的,是光滑或是粗糙,周边有无褶皱等等。而在观察布是我们应注意这块布是柔软抑或是硬朗,两者中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因此我们应对其仔细观察,才能充分表达其本身的东西。

  “设计素描”这一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时为我的画面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让我更明白在写生物体时应更注重其质感。不论是玻璃、金属,一张纸或是一块布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应抓住其特征进行刻画、表达,具备了这些质感表现特点,我们的画面才会有足够的张力和表现力。

  设计素描可以说是基础素描的进阶,想要自己的画面上升到另一高度那么此课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感谢钟安老师让我认识到了设计素描,我也不会在此课堂上松懈下来,在找回曾经作画感觉时开发新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更上一层楼,将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至少更好地表达到自己的作品中。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 篇5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设计素描课,迎来了我们的叶老师。叶老师在保存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与表现能力,并教导我们艺术作品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有冲击力,画面完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基础。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设计素描注重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在学生个有一定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对物理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各种观察研究。加上大量的变化练习。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并给事物一美感。设计素描的表现力很强。提高表现力的方法就是多观察自然,多理解事物,多做速写练习。提到表现力就不得不说构图重要。经常构图练习的习惯也需要培养。创意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多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懂得用各种工具。局限住的设计师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来的。

  从学习画画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年头,但是在设计素描上感觉自己还是像个初学者,好多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素描是“再造”,是通过计划和想象而进行的审美创造。绘画素描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要求大脑对客观对象进行判断、分析以达到对象与表现结果的一致性。设计素描则强调将收集、贮存的“局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组合成新的整体的造型活动。绘画素描着重于对所绘内容的表现效果以传达对现实的感受,过多地投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展示情怀;设计素描是以绘画素描为基础利用其绘画规律并借助于其表现手段来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设计意图,着重于对物形及设计思想的结合来使“观众”产生新的感受。设计素描的画面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依据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不同的理念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依据画面自身构成因素与作者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设计素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有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都是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式方法及制作手段的拓展来进行的。让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作时不墨守陈规自由创作出新颖独特、美观的作品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素描基础较为扎实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意训练时,能够较好地、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设计意图;而素描基础不是太扎实地学生就不能很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说明传统绘画素描的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思维方法,手与脑的协调性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侧重于全方位的观察,包括平面形观察、立体观察、横断面(剖面)观察以及运动观察,并且强调从结构到材质,借助理性思维能力创造新造型的技能表达。传统素描提倡“看”,设计素描强调“用”。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这里的“观察”就传统艺术来讲是一种“分辨差异”。但对于设计艺术范畴来讲是“发现、分解和提炼”。例如观察一辆自行车,就要将车把、车架、轮盘、车座、脚蹬等进行分解然后研究其组装的结合方式。再就是将其不同部位概括提炼成不同的形状,以形体的认知来感觉我们看到的一切,使学生通过发现形式形态,分解组合结构并提炼概括以获得敏锐的捕捉能力和感知能力。

  “看”是一种行为,而观察是一种思考,设计素描要求的观察是深入地剖析,剖析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将隐蔽的、含蓄的、若隐若现的形体结构明白无误地显现出来。不能浮光掠影式的被动“抄摹”。并且将这种观察思考方式逐步演化成为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观察有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画面的观察,生活是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形象的创造必须有生活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专业有关的事物,同时也要在画面上进行努力的学习和掌握表现的方法。另外,有很多时候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观察的含义和正确的观察方法,长期处于懵懂状态即使作画也是看一眼画十笔的“编造”。

  正确地观察方式是进行艺术活动首要解决的任务,也直接决定了艺术水平高低、强弱、进步的程度。能够迅速进入绘画的状态和明了的进行表达与思考。不正确的观察方式或常态的观察方式会导致低级、平庸的现象不利于进步与提高,而且相对片面地违背了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削弱了对视觉对象直观与敏感的发现、想象、创造能力。

  我们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在设计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间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础的训练和认识不足。

  空间感是素描造型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问题;“形”是造型的第一位,“整体变形”——透视是造型的终结。客观形状通过视觉变形产生“透视”,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整体的透视变化是完成造型训练的标志,否则就是门外汉。设计者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其作品必然是平板的,不可能具有深度感和运动感。我们目前的状况正是这样,专业学生或者说专业教师对素描和所谓“平面设计”有误解,他们只热忠于从事相对简单的平面变形,很少能创作出具有空间难度的设计作品,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没有真正解决素描的透视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