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3000心得体会(精选32篇)
社会实践3000心得体会 篇1
xx年六月我和我的团队在丹江口市展开了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倡生态观念,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我们以宣传和保护丹江口水库周围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加深丹江市居民对生态环保观念的理解,为建设生态环保丹江口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以“饮水思源”为我们的队名,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保护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我们要让大家知道:饮水思源,丹江是丹江口人的母亲河,我们思的是母亲的馈赠,也是我们的回报。我们要保护丹江,要保护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丹江口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这次活动不能算盛大,但是经过努力,我们也提高了丹江市居民生态环保的意识,对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这次活动也让我们明白: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日久才能深入人心;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是空口白话,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是个人的努力,大家参与才是最好的选择。参与活动,前期准备很重要,只要做好准备就成功了一大半。做好了准备工作才不不会在活动进行中出现大的突发性问题,活动才能在掌控之中,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做好准备,出现意外也才能更好地解决。还有就是团队成员的配合,良好的配合是团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团队的成败。只有良好的配合才能发挥出团队最大的竞争力,团队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我们跨出校门,走入社会的第一步,虽然这次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我们人生的旅途正在起航。通过这次社会化实践,我们成长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
(一)提前准备,办事不累。
早在这次社会实践之前,我们都做了很多准备。在决定申报之前,我们也是经过再三思考,决定申报“饮水思源,荡漾沧浪”这一课题。因为近些年来,水库的生态环境在慢慢变差,令人堪忧,而水是生命之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在写策划时,我们广泛搜集材料;在实践之前,我们提前定做好队服、队旗,提前做好分工安排,联系好相关部门,设计好路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充沛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在开始实践时少走了很多弯路。
(二)多沟通,多理解。
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作为一个团队,队员之间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沟通我们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大家才能和睦相处。当然,当我们走出校门,去做社会实践的时候,沟通这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与市民进行沟通交流。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我们走出校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展示了我们汽院学子的风采。
(三)讲文明,守礼貌。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懂得了文明守礼的重要性。我们要尊重他人,因为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我们无论是在向市民调查,还是采访领导,都以微笑示人,多用礼貌用语“请,谢谢”等等。因为我们将礼貌,别人自然也会尊重我们,这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
(四)你管理,我配合。
作为一个团队,就必须要有一个团队的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积极服从队长的安排,但是不合适的地方我们还是会给出自己的建议,有问题,就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探讨。我们听从队长的安排,却也有自己的想法而队长因为总是能够听从我们的建议,仔细斟酌之后,会采纳合理之处。
(五)多点耐心,要有信心。
在我们发放调查问卷期间,会遇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年纪大了,有的看不清自,有的不认识字,我们就耐心的给他们读他们也很认真的在听,我们一边笑着向他们说明我们的目的,一边认真听、记他们的已经于看法。当然也会有人不支持我们的工作,看到我们就远远的躲开了,或者对我们置之不理,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大家总是相互鼓励,给对方打气。因为我们有信心能够做好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相信我们可以。
社会实践3000心得体会 篇2
前几日去了福利院。
福利院地方不算好找,但也不难找。从外面看倒也比较干净。金色的门牌侧挂在大门边上,长长的两排字让近视近200度的我只遥遥认出了福利院三个大字。
然后我们一行人提着大包小包(我仔细数过,三箱牛奶,一箱饼干,还有好几大包的旧衣服),大人们在于院长还是负责人之类的人攀谈,我们几个小孩打打闹闹,却都在注意着不碰到那些大包小包。
我们停车处的右侧是颐养园,有很多老人在里面走来走去,见我们来了,微笑着朝我们摆摆手,我们也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那时觉得自己像是高贵而了不得的什么人物似的,因为他们看向我们的眼中有太多的渴望与梦想)。
老人们被一根根拇指粗的铁栏杆隔开我们,牢笼一般。
我想不只是我,站在那儿的所有人都有一阵心酸酸的,因为我们都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
同来的堂弟和他的朋友眼尖看见了半开的门锁,我想要上前拉住两人,不想门锁已经被他们轻松取下。
“你们出来吗?”他们这么说了。
老人眼中闪过光芒,却又瞬间熄灭,他摇摇头微笑着锁紧了那门锁,我看着两人失望的表情,无奈的拉开他们与大门的距离,微笑着对着一位近六十的老太太点了点头。
“奶奶您好,我们是来看望你们的。”
老人微笑着点点头,我们相互招手,然后我拿了一大袋子衣服,跟随大人们从侧门进入。远远的,我看见老人们也慢慢散去。
也许这些爷爷奶奶们内心是想出来的吧,他们也有亲人,也一定想着能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可是他们都是孤寡老人,他们无处可去,若是独自生活,连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怕也是无人知晓的吧。
这样想着,我忍不住又难过起来。
好在接下来还有别的事需要我做,我放下手中的衣物,走到了同行的记者阿姨身边,很快便转移了注意力。
接下来我需要带着院子里同行的朋友们给福利院里的孩子们上课。
可这又是一段让人觉得揪心的回忆。
穿过几个大大小小的房间,我们来到了孩子们平时玩耍的客厅,这里静悄悄的,大约有一个客厅那么大,刚好能容下一个七十人的班级上课,客厅的边缘是一扇又一扇的门,木质材料,看上去用了七八年了。可是让我觉得不解的却是门上方的牌子。
第一个门上的牌子写着“华盛顿”,第二个是“纽约”,第三个是“悉尼”,还有第四个第五个……都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的名字。
没过多久,这个疑惑便自然解开了。
像是听到了外面的响动,这些门一扇扇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群孩子,看上去大多数都还不到十二岁。他们身后的房间被修饰成一间间寝室的模样。
我立马便明白了过来。
这些福利院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不要的,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他们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见到这些举世闻名的大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一份陪伴,人生就已经足够。
我和这些孩子们呆了很久,教他们画乌龟,和同去的朋友一起念故事给孩子们听,看着他们简单而又稚气的笑容,不知为何,内心也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
我从小就不是善于沟通的人,朋友也不多,可是那天当我看到这群睁着一双双夹杂着好奇、沉默、渴望、孤独……种种情绪交织的孩子,心里竟涌上一股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尽管他们与我们是这样的不同,可是难道我们要因为这些不同,而剥夺这些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学习、成长、认知自我的权力吗?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却不知该如何帮助他们,只能尽自己的努力,认真地给他们讲述我听过的每一个故事(因为听说他们最喜欢上课和听故事)。
离开的时候我仍有些不舍,但天色已晚,也只能随着大部队归去。记者们因为拍摄到的素材而高兴不已,我则盯着车窗外濛濛的细雨,无言。
海德格尔曾说过:‘向死而生的含义是:当你无限地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到生的意义。’
而那时我的内心也有相似的感觉,虽不至生死的地步,但我同样因此而有所悟。
我感受到福利院的人们心中的无奈,却也因此令我获得了一颗慈悲的心,使我获得一份责任的担当,使我更加倍地努力,为改善这样的现状而努力。
社会实践3000心得体会 篇3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从7月10日到8月15日,我来到机械制造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感受颇多。来到的头几天,公司领导还没有给我布置什么任务,于是我就在公司里熟悉一下环境。工作一向都是严肃认真的事情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要勤奋、认真、仔细、有耐心。在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才使我能够很快得进入了工作状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