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1篇)

2024-03-20 21:01:21心得体会打印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1篇) 时光飞逝,实行生本教育已有半学期之久了,在这半学期里,虽然我还是对“生本教育”这一词有点不太理解,但从课堂听课、教师讨论等各方面的学习交流中,多多少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时光飞逝,实行生本教育已有半学期之久了,在这半学期里,虽然我还是对“生本教育”这一词有点不太理解,但从课堂听课、教师讨论等各方面的学习交流中,多多少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前段时间,为了对生本教育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吃透,我又将《马安生本教育专辑》读了一遍,里面有很多十分有意义的文章,都是谈论当地在实行生本教育时获得的经验。

  通过学习马安生本教育,我对生本教育一词又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注重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呵护着学生的生命本位特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这样的教育,是由资深的郭思乐教授提出的。这样的教育才是老师和学生所向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由。

  可是,这样的教育,在值得我们探究和探索的道路上设下了很高的门槛。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要做哪些工作,学生又该如何完成呢?在这一点上,很多老师都会犯难。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我一开始尝试着用生本来贯彻课堂,可一堂课下来漏洞百出。比如,一课前预习不充分,初中地理是小科,虽然是一门新知识,但学生学起来还是没有主课那么带劲,课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预习;二小组合作交流杂论无章,小组合作这种课堂模式,学生一开始接触,都觉得新鲜,虽也称得上是交流,但大部分都是聊天说话凑热闹一类;三自主学习学不出东西,课堂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现有知识完成相关的知识练习,学生们一个个都说,老师,不会,看不懂。这样的一节课是很失败的一节课,所以,之后我没有再唐突贸贸然去用生本来教学生。于是我先是认认真真的听了几节有经验的教师上课,然后好好学习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再次走上讲台时,我发现原来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多次试验后,学生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也面满变得有秩序起来,虽然现在我的课堂还是有点不太成熟,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上出我自己的阿升本课堂来。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就像郭教授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一样: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4、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5、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会,教少学少;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相信中国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走出传统的阴影,迈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是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

  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认识。

  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 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还认识到把以往教学中的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努力做到“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基于自己的思考,相互启发,互相质疑当中进行的,而我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就没有做到这点,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思想观念陈旧,怕课堂纪律乱了后难易掌握。以前我总认为把知识讲的尽可能详细,清除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其实这样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住了,也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是不利于学生成长,这也是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学习,被动学习的根源。“生本教育”要一改往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到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机会提高,就会由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

  总之,我们教师在课改大环境中,在“生本教育”的劲吹下,应大胆的走出尝试生本教育的第一步,让我们的师本逐步转型,转向生本,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今天上午在滦平一小听了三位老师的汇报课,下午在职教中心进行了评课和生本教育培训,我认为对我这种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特别的有用。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越来越多,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高水平,争取早日成为名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把我的收获汇报如下:

 1/15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