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精选35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 篇1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而新疆-一个土地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的维吾尔族自治区,就占有55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回溯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自秦汉以来,凡是历史上的盛世,无一不是在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凡是人民流离失所,城镇被毁,田园荒芜,生产凋敝,民族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无一不是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矛盾尖锐造成的。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共御外侮,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同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
民族团结的精神历经千年沧桑,已经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心底,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今天,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复兴的美好前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3周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更加自觉地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彩。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 篇2
近日,网络一则名为《看见》的演讲引起众多网友共鸣。视频中“奥利给”大叔黄春生作为演讲人,带我们走进普通人参差百态的生活,鼓励大家要热爱生活,对生活要有态度,不要带着傲慢与偏见看待世界。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综观这段彪炳史册的成就,能够发现作为脱贫路上普通人的扶贫干部,时刻闪耀着视频中平凡英雄的光芒。正如视频中所讲:“技术的进步,给更多人提供了看见的可能。”扶贫干部用他们的“技术”,让世界看见了从未有过的脱贫奇迹。所以,观扶贫干部,便知脱贫百态。
从“黝黑皮肤”看见脱贫艰辛。脱贫攻坚有多辛苦?单从广大扶贫一线干部的皮肤颜色就能知晓其中不易。在20__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陕西省青铜关镇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吴相琴、贵州省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湖北省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等扶贫一线干部身上能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阳光在皮肤上留下了黝黑“烙印”。毕竟唯有经历过日晒雨淋,扛过风吹雨打,不断穿梭田间地头,才会拥有同贫困群众一样的肤色,才能深知贫困给群众生活带来多大影响,才能领会脱贫攻坚的伟大与重要。事实证明,脱贫攻坚不是“过家家”,而是充满万千险阻,但这没有让扶贫干部放慢脚步,他们选择逆流而上,攻克了脱贫攻坚里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
从“狗都不咬”看见脱贫付出。今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始前举行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中,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这样形容扶贫干部:“天天走村入户,狗见了都不咬”。的确,当今绝大部分的扶贫干部为了脱贫胜利,不畏艰险、不惧挑战、不言放弃,化作脱贫领路人,全身心投入到脱贫事业。为此,他们有的人身材变瘦了、皮肤晒黑了,有的人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人没时间照顾家庭孩子,有的人身体透支亮红灯,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样的付出,才能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使其真心认可扶贫干部,从而实现愿意脱贫、主动脱贫、抢先脱贫的转变。这样看来,狗见了都不咬是对干部付出最好的“肯定”之一。
从“一跨千年”看见脱贫幸福。今年,毛南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写信与习近平总书记分享脱贫喜悦。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同时,四川凉山的悬崖村也搬家了,意味着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向脱贫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云南云山村在有着“农民院士”称号的朱有勇带领下,20__年贫困发生率降至1.09%,今年朱院士当起了网络主播,直播1小时卖完25吨土豆……这些脱贫成就让无数贫困家庭为之幸福,实现“一步跨千年”。九层之台,终始于垒土。看见每一段脱贫故事,其背后既是贫困群众告别贫困,踏入小康大门的的奋斗史,也是扶贫干部这群“挑山工”们默默耕耘的结果,而这一切的成果更是属于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两者共有的幸福之景。
扶贫干部的“参差百态”,就是贫困群众的脱贫的幸福之源。读懂了扶贫干部,也就读懂了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更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必胜决心。现在,全面脱贫的日子已日趋临近,看见扶贫干部,关心爱护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就是继续书写好这段史诗最好的”笔墨“。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 篇3
这几天,我们在手机上参与“青年大学习”,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步入新时代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为新时代的团员干部,联系青年最直接的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装备了新的思想武器,锚定了新的时代坐标,吹响了新的奋进号角。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单独用了整整一段来寄语青年,对我们这个群体的重视一望而知,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学子的热切期盼,字字入耳,声声入心,我们听了倍感振奋,深感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去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尽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