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精选30篇)

2024-07-12 23:13:30心得体会打印
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精选30篇)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许许多多的滋味,有高兴的滋味,伤心的滋味等等。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劳动的滋味。今天我们家大扫除,妈妈看见我在一旁玩耍就对我说:“既然你没有事,你就去收拾你的房间吧!”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答应了。....

  开始做了之后,我发现做家务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前我只打扫过教室卫生和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这些地方的摆设都比较的简单,卫生死角也只有一些角落。但是家里完全不一样,家里的卫生死角实在是太多了。家里有很多的家具,每个家具的底下都是卫生死角,有些轻一点的还可以移走,但是像沙发、茶几这样的大家具就没办法移开。有些家具离地面的距离太近,扫把和拖把都塞不进去,所以平常打扫的时候很难打扫到,长久下来,就积满了一层厚厚的灰。

  这次大扫除也是我提议的,如果因为一点困难就想放弃的话,那就太没有毅力了。所以就算遇到了重重阻碍,我也坚持了下来。对于那些大家具的死角位置,我也不会放弃打扫。我和爸爸妈妈我们三个人合力把这些家具移开,把底下的位置打扫干净之后,再移回原处。等把所有的地方都拖干净之后,我已经累到不想动了,但是妈妈说这还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就是擦东西了,所有房间的窗台、床头灯、床头柜、茶几、电视柜,还有家具的顶上面,都是平常打扫卫生的时候不会扫的,只有大扫除才会扫。我一直认为家里应该很干净,不会有多少的灰,但是擦的时候才发现,灰太多了,没擦多少抹布就脏兮兮的了。既然都开始打扫了,我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所有地方都擦完之后,我又换水再擦了一遍。看着所有地方都干干净净的,我非常的开心。

  最难打扫的就是厨房了,到处都是油腻腻的,需要用洗洁精把每一个地方都擦好几遍才能擦干净。我是先用洗洁精全部擦一遍,再用专门清洗厨房的去油污的清洗剂洗一遍,最后再用清水擦一遍。这样一个流程走完之后,厨房干干净净的。

  我自己切身体会过之后才知道,做家务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只做了这一次,而我妈妈是要天天做。以后我在家的时候,我一定要多做家务。

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 篇20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如今的幼儿缺乏劳动意识.是何原因?主要还是家长造成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惯,爷爷奶奶疼.孩子一切都有家长包办,生怕有什么闪失.渐渐的家长却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不会关心别人,越来越懒散.自理能力差。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呢?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要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和兴趣时要注意方法方式。

  一.以游戏或儿歌形式引发孩子做家务的兴趣。

  比如说,孩子洗手帕,可以边洗边和孩子一起念儿歌:“洗衣粉,泡泡多,我洗手绢唱着歌。唱着歌,慢慢搓,搓开一盆花朵朵。爸爸笑,奶奶乐,大家齐声称赞我。”这样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洗手帕这个劳动。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劳动过程变为游戏的形式,这样幼儿不会将家务当做一种负担,而产生厌烦情绪。

  二.在培养孩子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

  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表扬孩子愿意做事情,并进行正面提醒,比如说:“你真能干,如果这个地方再这样做就更好了。”我们还可以奖励孩子,告诉孩子做一件家务事可以得一个小红花,若干个小红花可以换一个孩子想要的东西,让幼儿劳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的毅力。

  对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必须让他自己来完成,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家长可以在家制订一份值日表,把每人每天该做的家务事画出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应该做的。1岁半的幼儿可以为自己拿尿布,从地上捡起小东西。2岁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玩具。3岁的孩子可以擦掉家具上的灰尘,起床时叠好小被子。4岁幼儿可以收拾图书。5岁幼儿能整理床铺。6岁幼儿可以清扫房间,折叠一般衣服等。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习惯时,要注意有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反感。劳动能使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能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锻炼幼儿手脑并用,劳动更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体现。家长要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 篇21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应规定学生每天的课外劳动时间。同时,《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第一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以德育人,劳动第一,劳动是道德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稀,崇尚劳动,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双手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热爱劳动、懂得感恩、重节俭、勤奋奋斗、团结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劳动教育逐渐减弱,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成为常态。许多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有不同的长度,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甚至看不起工人,不珍惜劳动成果,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会崩溃。缺乏劳动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呢?

  《意见》的发布,从充分认识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受者。

  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 篇22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__版《指导纲要》和20__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__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__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