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精选33篇)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 篇1
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能听到这样一堂课,我感到受益匪浅,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是榜样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也是科技的力量。
在疫情爆发之后,我常常听到吴尊友这个名字,他是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开学第一课》上,他给我们讲述了大数据在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大数据”是这么神奇的东西啊!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全国各地的数据更新,有些地方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社区,都有详细的地图显示感染者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所在地周围的疫情。北京疫情出现反复的时候,专家们采集环境标本,在24小时内就锁定了病毒源头——新发地市场。通过精密的大数据分析,专家们可以很快确定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行动轨迹,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大数据除了在新冠疫情防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在安全生产、复工复学上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疫情期间,我们居家学习,每天打卡,老师们统计学生打卡信息、收集作业、批改作业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功劳,真的又方便又快捷!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更加透彻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除了大数据,还有疫苗的研制、北斗卫星的研发,这些都是科技力量的体现。我和爸爸说,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当科学家,为社会做贡献。爸爸鼓励我新学期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我明白了!现在的我收获了更多勇气和信心,我一定会在新学期好好努力的!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 篇2
9月1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其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画面。
拉吉齐叔叔是护边员,三代人都是如此,拉齐尼的爷爷坚持守边二十多年,拉齐尼的爸爸坚持了三十多年。拉齐尼对他爸爸说:“爸爸!我要坚守40年。但是,他失约了,在今年1月份拉齐尼叔叔为了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救援人员发现时,他还是托举着儿童的姿势,他的女儿要做一名军医,他的儿子要做一名军人,他们要传承家族的誓言。
彭士禄爷爷是第一艘核潜水艇总设计师,他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他告诉他的女儿:“我一生只做过两件事,一是研究核潜艇,二是创造核电站。”彭士禄爷爷小时候是孤儿,是大家的不离不弃,成就了彭士禄爷爷,所以彭士禄爷爷说:“我虽然姓彭,但其实我姓百家姓!”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记住了里面的很多故事,我觉得每一人,从小要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光,点亮我们前行的路!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 篇3
时间总是喜欢在人们不经意间就悄悄溜走,转眼间温馨愉快的假期已经面临结束了,学子们终于迎来了新学年新学期的来临。面对这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同学们的心情想必也是格外地欢喜吧,又可以重新回归美丽的校园,见到熟悉的同窗以及老师们,坐在宽敞的教室,继续求学的进程。除此之外,每一年的开学之际,央视专题节目《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20__年的也不例外。
说起20__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与往年相比更加有意义以及内涵,那便是_,相信从这个主题中,你们都有不少的感慨以及感想吧,而我也如此。20_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所以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 ,我们跟随康辉、撒贝宁携手课代表杨雅淇、彭友馨一同回顾,展望未来理想之光。此次节目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更加有价值的人生观念和给予人深刻的反思与觉悟。
《开学第一课》,是一门独特而有意义的“课堂”,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每年必看的节目。在观看了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崭新的主题学习,让我们汲取了各种知识之外,还能在观看节目中,更好的理解各个人生意义,因而对于我们而言,可谓是收获不浅呀!
观看20__年《开学第一课》,用心感受节目里的故事内容,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真的很美好,有机会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说是幸福无比。除此之外,节目里满满的正能量呈现,不断地给我们这些新时代祖国少年们灌输着正直思想,诠释理想的重要性,因而我们都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与目标,以实际行动拼搏,让理想照亮我们的未来。所以这也是《开学第一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了,接触课堂学习不到的知识,感悟大道理。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在观看《开学第一课》之后,也更应该好好地反思节目中的故事内容,领悟好真正的人生意义,并且往后要更加认真刻苦学习,为将来能成为有用之人努力不断,积极进取!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 篇4
今天是《开学第一课》节目播出的日子,我在晚上八点准时收看了节目。在节目上,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开学第一课》在年初疫情的时候已经“开始”了,那一个个逆流而上,不畏疫情危险的医护人员,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对象吗?
在节目上,很多亲临武汉一线的医疗人员都现身节目当中,诉说着当时武汉的场景以及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但是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钟南山院士了。
钟南山院士说,这次疫情让他想起了17年前的“非典”,那场疫情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连很多医生跟护士都已经被感染得病了。而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考验一个医生有没有担当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钟南山院士说:将所有的重症患者都送到我们这里来,最后钟南山院士跟其他人将死亡率降到了全球最低。
对于中国人来说,生命至上,人的命就是最大的人权,这是我们跟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第一位,我们宁愿在济上按下暂停键,也要把疫情防控住,可能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担当吧!
在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上,我明白了什么是担当,我们应该像钟南山院士一样,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血洗上面,我们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 篇5
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当学子们踏入一所新学校,学校、教师拿什么来欢迎他们?“开学第一课”无疑是一份最富仪式感且对学生影响至深的礼物。
上一堂“爱国课”,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形象、更生动地走入青少年心灵深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讲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感知中国崛起的力量。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起他们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学习热情,通过发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上一堂“传统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启示未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掌握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理念和规范来评判价值的是非曲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
上一堂“社会课”,让火热的社会生活走进课堂。以生活为师,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从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创造有利条件。以垃圾分类为例,让青少年了解其环保意义及操作方法,对他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再以防诈骗为例,开学季往往也是电信诈骗的高发季,教他们慧眼识骗很有必要。
一堂课见匠心。一堂“开学第一课”,折射出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教育理念与人文关怀。课上得好不好,受不受学生欢迎,有没有实现设计初衷,考验着学校、教师的智慧。正如文无定法,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也没有固定程式,但却有一些“负面清单”。譬如,自说自话,不以学生为主体不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主体进行,“开学第一课”也不例外,要以学生为主体,用心用情组织好、实施好。再如,因循守旧,按传统套路出牌不行。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一个事实,新一代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那些年年如是、了无新意的“开学第一课”不可能真正打动他们。又如,简单粗暴,不懂教育规律不行。教育是一门说服人的艺术,讲究和风细雨,最怕简单粗暴,如填鸭式教学——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反正我说的你就得听,就非常不合时宜。
上好“开学第一课”,教育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内容要接地气,要与现实紧密结合,话题要新鲜热辣,故事要让学生想听、爱听、听得懂;感情要充沛、真挚,以真情打动人、以真理说服人,让学生心服口服;形式要生动活泼,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等等。
上好“开学第一课”,教育工作者要尽力,也要善于借力,用好各种社会资源,让社会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