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汇报材料(通用32篇)
经验汇报材料 篇28
随着社会保安队伍的不断增强,保安工作人员逐步成为社会义务消防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县消防大队紧紧围绕组织构架、素质建设、运行机制三大要素,采取“一一三五”工作措施,强势推进保安队伍消防工作驶入快车道。
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保安队伍培育成为消防工作社会化网络中的主力骨干力量,打造为消防工作尽职、业务过硬、管理规范、绩效明显、社会单位放心的消防工作一线战斗实体,形成良好的“保消合一、群防群治”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模式,切实筑牢“防火墙”工程。
树立“一种理念”。即:维护公共消防安全是保安队伍重要工作职责的理念。始终站在推进社会消防工作进程的高度,用战略思维来认识和定位安保队伍参与消防管理工作,切实将消防工作作为新时期保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进保安队伍参与消防工作置于社会消防防控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之中去谋划和发展,把保安队伍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消防力量去重视、去支持,努力把保安员变成普及消防知识的主角,维护社会消防安全的主力,切实夯实社会面火灾防控基础。
狠抓“三个环节”。即:抓组织构架。通过建立健全组机构,形成逐级管理链条,理顺消防机构—保安服务组织—社会单位三者的管理和使用关系;抓入门管理。通过介入对保安服务组织的入门管理,把消防安全管理融入对安保组织的绩效评定范畴,成为管用的消防安全门槛;社会引导。围绕消防安保服务质量做文章,引导社会单位关注、评价安保工作,形成强大社会效益,促使保安服务企业将消防服务能力作为赢得市场的重要抓手,提高其参与消防工作的内在活力。
建立“五项机制”。即:通过建立完善责任、素质、考评、互动四项机制,采取交任务、压担子、出主意、搭平台、要效果的工作措施,确实理顺保安队伍参与消防工作的渠道,把消防业务顺势融入安保业务之中,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完善责任机制。依据消防法的规定,明确保安公司的`消防工作责任,推动以公安机关为主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保安的消防工作职责、标准,形成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保安服务公司三级责任链条。建立素质培训机制。把消防业务培训纳入保安日常培训范畴,制定培训计划,制作培训教程,实施资质考核,做到保安消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考评,推动保安队伍素质化建设走上制作化轨道。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全面推行消防安全防范承包责任,细化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包括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内容的针对保安队伍消防管理的一套规章制度,通过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等形式检查保安队伍消防工作绩效,并充分发挥激励效应,进一步激发保安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保安—单位—消防机构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通过定期下达消防指令、报送反馈信息、通报工作动态的形式,切实消防机构与安保部门和社会的关系,全面扩充社会单位一线消防监管力量,为消防机构执法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为社会单位管好消防事务打下坚实制度基础,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保安消防大队不但要建起来、用起来,还要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已组建保安消防大队的保安公司采取加强对保安消防大队的日常工作督导,确保履行工作职责;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保安员业务理论和技能;加强信息互动,确保火灾隐患及时消除等措施,促使保安消防大队各项工作已不断走上正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显著成效,切实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的进程,有效确保了火灾形势的基本稳定。
经验汇报材料 篇29
为切实预防交通事故,确保固井施工道路交通安全,GJ23217队紧密结合中队实际、“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在中队的日常管理中加强安全教育、隐患治理、责任落实三项管理措施,把安全作为交通管理的“高压线”和“生命线”,精心维护,重点保障,促进了中队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一、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中队在执行任务时始终面临着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为此我们坚持做好“三个层面”的安全教育,确保驾驶员安全意识不松懈。
1、坚持抓好员工的安全培训学习。一方面中队充分利用晨会时间,要求各班组、各车组在每次开会前都必须轮流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全年收集安全经验121个,使驾驶员从自己和他人的事故案例中汲取安全经验教训,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拓宽安全防范知识面。另一方面中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在启动前,针对冬休期间大部分驾驶员几乎没有碰过车的实际情况,开展上岗前的技能恢复培训,重点是重温车辆性能,熟悉驾驶技术,使生疏的驾驶技能得到了恢复,为驾驶员安全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季节特点的不同组织开展季节性培训,中队以春困的预防措施,春季雨天四防等为培训重点;夏季培训以雷雨,防高温为重点;秋冬季以防雾防汛防雪为重点。提升了驾驶员的驾驶技能,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交通事故。
2、坚持做好出车前的安全讲话。每次出车前,中队干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超前预想,超前布置,超前控制的思想召开安全讲话。带队负责人结合当天的天气状况、所行驶道路路况和设备情况等,认真填写《HSE作业计划书》,中队干部要对风险的辨识和提出的控制措施进行审核。出车前安全讲话时,将施工内容、队车顺序、行车路线等情况告知大家,对带队负责人、各班组长、各车组长进行责任落实,并对行车过程中的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讲解,并要求所有人员在《HSE作业计划书》上签字确认,做到员工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制度规范到位,严格HSE体系运行,强化道路交通安全。
3、坚持每月组织开展主要行车路段的风险评估。交通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车、路、管”等诸多方面。而在整个交通活动中,道路是交通运行的基本条件,道路状况是否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将直接影响交通活动的'安全运行。中队由中队长、安全副队长、班组长等人员组成道路勘察评估组,对经常行驶或不经常行驶但存在较大风险的路段,进行实地勘察,对路况、周围环境、主要标志等进行详细记录,然后结合驾驶员岗位风险评估分类确认,讨论建立驾驶员不同类型的控制措施,最后对主要行驶路段危险因素、关键路口、集镇、事故多发地段存在的风险类型和提出的控制措施组织驾驶员进行培训学习,增强了员工识别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防控意识。
二、隐患治理做到精益求精。
车辆自身安全的问题关乎行车安全,绝不能敷衍了事,为此中队把消除设备隐患做为做好交通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项措施严查设备隐患并及时整改,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1、严格落实回场检验制度。中队与检验员、驾驶员之间建立协调有力的管理机制,中队在见到由检验员出具的车辆检验合格证后,才会安排车辆出车执行任务,每月对检验合格单进行统计,对受检次数少、漏检车辆进行处罚,加强监控。截止目前,中队共进行回场检验1650余台次,对检验员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工作有记录,整改有结果,销项有签字,杜绝了设备带病运转。通过检验人员细致的检查,车辆回场发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保障了车辆本身安全。在执行任务时,严格落实出车前、行车中、回场后的车辆“三检”制度,各车驾驶员在检查完后必须在HSE作业计划书上签字确认,保障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2、定期开展车辆设备专项检查工作。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小组的监督管理,重点解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设备运行安全,更好地发挥其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中队及时组织开展车辆安全专项检查。定期开展转向、制动、传动、灯光、线路等的专项检查,督促驾驶员员履行岗位职责,自觉进行车辆日常维护保养,降低故障率。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车组进行评比考核,为参评公司年度设备管理先进车组提供依据,提高了员工管好用好设备的积极性,确保设备的完好率,为减少道路交通安全和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3、坚决落实设备强制保养制度。一辆车是由上万种的零件所组成的。随着使用,各部分零件的性能由于磨损、老化、腐蚀等因素而逐渐降低,为了维持汽车正常的技术状况和延长汽车使用期限,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中队严格落实服务部下发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在生产任务繁忙时,坚持保养为重的原则,协调车辆按计划完成维护作业。对车辆一、二级维护保养和其他小修工作都能严格按规范进行,特别是在维修过程中能够进行质量控制,检验人员现场监督,每项工序都按要求完成,避免返工,有力的保障了固井生产顺利进行。全年累计完成小修134台,底盘一级维护32台,二级维护34台;平台一保32台,二保34台,全年未发生一起因车辆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为交通安全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