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经验心得体会(精选32篇)
家庭教育经验心得体会 篇1
儿子读二年级了,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看书的时候有点囫囵吞枣,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较肤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作品本身表达的内容比较深刻,年纪尚小的他确实无法理解。其实,说来也惭愧,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这些年来不断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多读书,读好书,但自己却很少看书,那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只是了解书名、作者,其他一无所知。
从儿子、从自身角度考虑,半个月前,加入了儿子的阅读行列。我们会各自选择一本书,挑选一个时间段,坐在一起静静地看,看到有趣处,也可以停下来先讨论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后进行交换。当两本书都阅读结束后,利用一起骑车上下学的路途或者空余时间一起聊聊书中的故事、人物,谈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孩子的理解或许有些肤浅、孩子的语言或许有点稚嫩,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经历、感悟去帮助他理解,丰富他的语言。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查反馈的过程,能让我清楚地了解孩子阅读是否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夜晚,温馨的灯光下,母子俩头凑在一起,各自翻看着一本好书,彼此间的情感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
希望每天都能让我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家庭教育经验心得体会 篇2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期望,今日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所以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职责心给予关心指导。可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期望,但并不必须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刚刚听了陈教授的报告,感觉有很多收获。在座的教师也都是教育专家,你们关于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的实践都比我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学生水平,但我很愿意在专家面前谈谈有关孩子教育的感受,期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正。
一、创造温馨环境
(一)达成教育共识。尽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可是我们对教育都很重视。我们购买或借阅过有关教育的书籍,在一齐交流对教育的认识。当出现教育上的分歧后,我们能坐下来坦诚交谈,直到达成共识,这样使得我们对孩子的言行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决办法,不至于今日告诉她这样做,明天告诉她那样做,让她无所适从。
(二)营造学习氛围。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真理。活到我学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铭。在我家,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在灯下看书学习。女儿很小的时候,看到我们在学习,她也就很习惯地捧一本书,小的时候她就缠着我读给她听,之后我就鼓励她自我阅读。慢慢地,她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因为我经常让她读些散文诗歌,她有时还会写出一些小诗歌,充满童趣。我和她爸爸会细心地帮她收集起来,有时静下来与她一齐重温她写出来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觉是一种享受。此刻每一天午饭后,她都会静静地坐在那儿,读自我感兴趣的书。
二、培养良好习惯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构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可能经过简单的一通批评或在训斥就能实现,必须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一)鼓励少说多做。经常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注重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孩子背英语单词的习惯,一开始只能要求背2~3个,以后习惯养成后,能够慢慢增加量。女儿4周岁就开始学钢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学,但我工作越来越忙,经常不能陪她,于是她渐渐放松了学习。我想,必须培养她独立学琴,否则极有可能半途而废。我把独立看谱、练琴的想法与她以及钢琴教师进行了沟通。一开始,可想而知,回课的质量十分差,不是节奏不对,就是乐谱看错,但我没有慌张,她愿意自我练琴,已经是很大的提高。我和钢琴教师不断鼓励她,并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使她渐渐适应了自我联琴。半年之后,我们已经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从此,她提高十分快,并且在烦恼的时候她会用弹琴去放松心境、舒缓情绪。我偶尔也会站在她旁边听她练琴,但已经是带着欣赏的心境去听琴,再不用愁没有陪练时间而内疚万分了。此刻我开始动员她写日记,也不是每一天都要求她写,而是告诉她把每一天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长短不限,她坚持得也不错。
三、勤于沟通,多加鼓励
(一)平等沟通。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我的孩子,也不会有孩子去拒绝父母宽广的胸怀和炽热的爱心。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稍微懂事时,我就告诉她:“你和妈妈是平等的,我不会骂你,更不会打你,但你必须把你遇到的或是高兴、或是委屈事情统统告诉妈妈,这样就等于妈妈陪着你又长大一次,我会很开心的!”的确,我十分乐意与她谈天,我会把我对事情的看法尽量用她能听懂的方式告诉她,与她无所不及的交流使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她也就十分愿意听我的评价,很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观点。
(二)真诚鼓励。我深信: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她与众不一样的长处和优点,看着她一点点提高,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并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我的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呵斥或冷言冷语,而是耐心开导,进取供给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还没有回家,她给爸爸打电话,言语中透露出情绪不高,似乎有心事。我们赶回家后,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先她今日数学考试没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说朱教师发下试卷后,自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我的成绩。我一方面暗自为女儿有强烈上进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认真看过试卷,与她一齐总结分数低的原因,不仅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没有理解题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之后针对她理解错误的地方给她进行了讲解,最终,我告诉她:分数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方法,考试是一次检验,问题总是提前暴露出来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人才能不断提高,我带着简便的语气让她慢慢恢复了欢乐与活泼,事后,她认真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如果我当时皱紧眉头,严厉批评她,可能会让她更难过,并且会暂时怀疑自我。
家庭教育经验心得体会 篇3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让音乐教育浸润每个孩子心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于此政策的出台,我是拥护和赞同的,让教育回归更本真的状态,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支持。
“音乐老师们先要从能力上完善自身。‘双减’之后的音乐教育比重增大、质量增高,但真正的音乐美育实际上至少需要有美学、教育学和音乐学三类学科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得以实施,所以,政策实施的同时,我们音乐老师的视角应该也随之变宽、变远,加强自身能力的完善,多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真正的‘以美育人’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和实施"双减"政策,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让学生"吃饱""吃好"。
二是完善作业管理,形成并完善作业系统,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音乐课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乐器需要练习,我会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做好每节课的合理安排,确保把课上好,也练习好。
三是配合学校抓好延时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利用好学校现有设施、器材等资源,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时,也督促着教育工作者要想更多的办法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今后,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好"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家庭教育经验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理解了相关家庭教育的含义,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程度的多少,而是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品,他的人生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