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的心得体会(通用33篇)

2024-08-24 17:50:04心得体会打印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的心得体会(通用33篇) 作为家长,能够说天下父母同心,人人都渴望儿女成才。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经济膨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以对子女的期望更高。....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的心得体会 篇1

  作为家长,能够说天下父母同心,人人都渴望儿女成才。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经济膨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以对子女的期望更高。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下头叙述一下孩子进入初中后本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很简便,家庭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品德不出问题就行,并没有感觉到家庭教育的迫切和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的心态也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从遥远到越来越临近,家长和孩子两者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按书本上说的那样容易得到控制。

  一、权威性与平等沟通

  家庭教育必须有权威性,但不是绝对的权威,否则实得其反,和儿子平等的沟通及朋友关系也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尤其是男孩,并且我的孩子在小学就喜欢网络游戏,以往因为多次请假不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实际是到网吧玩游戏,最终被学校田径队开除,也以往因为去网吧被我寻找发现。当时在无法沟通的情景下,作为父亲的权威性是必须要体现的,那时儿子也较容易理解权威性的教育,当然,夫妻中只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进入初中阶段,儿子的玩性仍然较大,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对网络游戏仍情有独钟,强制的权威性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完全杜绝玩游戏并不现实,沟通才是最好的方法,当然沟通二字是需要付出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包括正确认识孩子的错误和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初一的时候我和儿子平等的签定了一份协议,不去网吧,每周五在家里上网三小时,实际上在家里上网和去网吧上网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上网资料能够控制,二是不接触不良环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不懈的引导,初二时协议重新签定,两周上一次网。鼓励他休息时间出去做一些有益的`运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等。小孩在初中近两年的学习中,虽然成绩有时也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来说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思想也是健康的。这两年感受较深的是引导,对孩子的关心和沟通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基础,我认为这也是目前在良好生活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身教重于言传

  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教育中值得十分重视的,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所以家庭成员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我们家里从不玩网络游戏,甚至小孩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连电视也很少看,以免引起他在心理上不平衡。这一点有过教训,当孩子在房间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客厅里看电视,好像并无影响,实际上他毕竟是孩子,即使大人也未必如此,他总是要受到干扰的,找机会就出来和我们一看电视,这时候说的轻了他不会听,说的重了他就会对你进行强有力的反驳,所以身教重于言传。

  三、正确对待成绩和错误

  而冲你发火(这可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问题自然得不到解决。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必须针对性的及时指出并加于引导,对儿子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并给必须经济奖励,但这种经济奖励只是每一天有一点零花钱,用于购买零食和饮用水,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景而论。家长的对孩子的期望不等于孩子的奋斗目标,正确的引导和孩子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的心得体会 篇2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各位家长的事。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是家长给孩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孩子性格的养成,做人原则的形成,都是靠家庭教育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基础,家风靠家庭教育来培育。

  家庭是园圃,孩子是苗,家长就是这个园圃的园丁。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可见,家风的重要。好的家风,能培育出积极、健康的孩子;不好的家风,只能把孩子带入歧途,形成不良的人生观。

  重视家风,注重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夏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曾几何时,家风家教,被疏远,被遗忘,然而,带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社会上人的道德沦丧,人情淡漠,是非难辨,美丑不分。我们要像拯救民族文化遗产一样去梳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去拯救我们的家风家教。我们要激活华夏民族优良传统,重新审视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人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华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注重家庭美德教育”。

  重视人伦教育,培养情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要继承“老”,而且是“老”传传给“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教育和情感文化的培育都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

  走进新时代,国家不断加强对公民道德方面尤其是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不仅注重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而且还注重“个人品德”培养,加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教育。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儿童的早期记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优良沃土,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优良养份,好的家风又为孩子成长注入高尚的精神滋养。青少年高尚人格的形成,个人伦理道德的养成,都需从每个家庭的人伦教育入手,家庭美德教育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从每个儿童的早期教育入手。

  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全民道德水准需要;加强人文伦理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善举,是增进人们友谊和情感的需要。

  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公民道德教育从细微处抓起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家庭美德、个人伦理道德教育的好载体,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我们要拯救民族文化,重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唤醒家风家教,激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的基因。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放异彩,一个注重礼仪,注重个人美德的新型人文社会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让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入手,从家庭教育入手,从个人美德培养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摒弃旧的“三纲五常”中的糟粕成分,呼吁建立新型的亲子爱、夫妻情、师生义、同事情。

  呼唤家风家教,愿家风家教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走进人们心里,走进千家万户。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这“润物细无声”的家风滋润,滋养,成长,成人,成才!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的心得体会 篇3

  看了今天的家庭公开课,讲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家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个人觉得良好且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品德及品行的`培养重于文化教育。我们家虽不是书香门第,也谈不上拥有多么高尚的品德。但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我放在首位的!你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光靠想他就能这么去发展的,自己的身体力行以及言传身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自己是否能配上家长这个角色,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去不断学习完善的!善良,大度,谦虚,尊重,这些方面,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使他更好的融入校园,融入社会,自信且快乐!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的心得体会 篇4

  家训听得见看得着,但是家风看不见也听不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明灯若父母没有做好一盏闪亮的明灯孩子便要在成长道路上抹黑。

  孩子是祖国将来的国之栋梁,也是自家家庭未来的顶梁柱。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闪闪发光有所成就,但是在教育中对孩子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去对比去衡量,而是用耐心去告诉孩子如何去做,如何正确的做。并且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而不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去一味的指责孩子。

文章评论